[发明专利]与豌豆荚壁嫩度主效QTL紧密连锁的KASP分子标记及其开发方法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232313.X 申请日: 2021-03-02
公开(公告)号: CN113481312B 公开(公告)日: 2023-01-20
发明(设计)人: 徐沛;王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计量大学
主分类号: C12Q1/6895 分类号: C12Q1/6895;C12N15/11;G16B20/20
代理公司: 上海大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4 代理人: 顾小伟
地址: 310018 浙江省***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豌豆荚 壁嫩度主效 qtl 紧密 连锁 kasp 分子 标记 及其 开发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与豌豆荚壁嫩度主效QTL紧密连锁的KASP分子标记,包括第一KASP分子标记和/或第二KASP分子标记,第一KASP分子标记特异性检测豌豆的Chr1LG6染色体的第297000666位点,第二KASP分子标记特异性检测所述的豌豆的Chr1LG6染色体的第302006525位点。还提供了相关开发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与豌豆荚壁嫩度主效QTL紧密连锁的KASP分子标记与豌豆荚壁嫩度主效QTL紧密连锁,可在豌豆生长早期快速、准确对荚壁嫩度进行预判,实现以软荚型或硬荚型为育种靶标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育种选择精度,加快育种进程,在豌豆食荚品质改良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信息学及分子标记遗传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豌豆KASP分子标记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与豌豆荚壁嫩度主效QTL紧密连锁的KASP分子标记及其开发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豌豆(Pisum sativum L.)隶属豆科豌豆属,是全球最重要的四大豆类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食用豆类,其种植区域几乎覆盖全国各地。根据荚壁类型和食用部位的不同,豌豆又被分为粒用型豌豆和食荚型豌豆。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我国豌豆年产总产量达145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FAOSTAT 2020)。

豆荚是食荚豌豆的食用器官。其品质包括外在品质,如荚型荚色、产量;内在品质,如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口感品质,如嫩度、甜度等。其中,荚壁的嫩度是直接影响豌豆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决定其品种用途的重要因素。粒用型豌豆荚壁坚硬、纤维发达,豆荚厚而饱满,常以豆粒为食用部分;而食荚型豌豆荚壁脆软、纤维含量少,嫩荚期呈肉质化的荚壳可连同籽粒一起食用,口感清脆,亦称荷兰豆或甜豌豆,是蔬菜中的时令佳品。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对不同类型豌豆的商品需求正发生着巨大变化。因此,如何实现豌豆育种在以追求高产粒用品质和兼顾嫩荚等食荚品质之间的按需灵活转变是贴近生产实际、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围绕荚壁性状的遗传改良因此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但是,由于豌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相对滞后性,相比其它作物,豌豆的品种改良依然以基于表型选择的传统手段为主,准确度不高且效率低下。特别地,如豌豆荚壁形成等荚部性状必须要在其生育后期才能进行观测,周期较长,对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造成极大阻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Marker-Assisted Selection)可以从分子水平上快速准确地分析个体的遗传组成,帮助实现目标性状的超早期、精准选择,加快育种进程,对豌豆的粒用品种/食荚品种育种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地,KASP (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作为新型的分子标记技术,可实现单核苷酸变异分析,具有准确性高、灵活性强、成本低以及高效成熟等优点,近年已在许多作物的产量、品质等遗传学研究上广泛采用。

然而,受限于豌豆组学研究和荚壁形成的复杂性,迄今尚未报道与之相关的分子标记,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品种改良依然无法实现。开发适用于高通量筛选和辅助豌豆荚嫩度育种的KASP分子标记对豌豆的品质改良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豌豆荚壁嫩度主效QTL紧密连锁的KASP分子标记,其与豌豆荚壁嫩度主效QTL紧密连锁,可在豌豆生长早期快速、准确对荚壁嫩度进行预判,实现以软荚型或硬荚型为育种靶标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育种选择精度,加快育种进程,在豌豆食荚品质改良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豌豆荚壁嫩度主效QTL紧密连锁的KASP分子标记,其设计巧妙,采用该KASP分子标记进行检测简便快捷,成本低,不受环境影响,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23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