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Dynamo与Revit长大隧道参数化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0416.2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33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厚;陈树汪;王安民;张伟;何佳银;高鹏兴;段晓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00 | 分类号: | E21F17/00;E21F17/18;G06F30/20;G06T17/05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于洪 |
地址: | 65004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dynamo revit 长大 隧道 参数 建模 方法 | ||
1.基于Dynamo与Revit长大隧道参数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隧道模型轴线提取:
(1.1)通过隧道CAD设计图纸,将主洞、斜井、风机房的轴线按照等距分割的方法提取点位坐标,获得里程桩号对应的空间坐标信息;
(1.2)提取不同衬砌类型主洞、紧急停车带、横通道对应的里程桩号,通过空间插值的方法划分轴线分段,提取空间定位信息,并结合台阶法施工进尺与不同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获取了对应的空间定位信息;
步骤(2),基本单元建立:采用Revit建模方法建立各个基本单元的模型;
所述的基本单元包括连续单元、离散单元、连接单元和特殊单元;
所述的连续单元包括轮廓、限界、初支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钢筋笼、仰拱回填、路面、电缆沟、排水沟和排水管;
所述的离散单元包括超前小导管、锚杆、钢拱架、格栅钢架、土工布、防水板、横向排水管和排水沟盖板;
所述的连接单元包括主洞与紧急停车带的连接、封堵墙、主洞与人行横通道的连接、紧急停车带与车行横通道的连接;
所述的特殊单元包括风机房和洞门;
步骤(3),隧道模型的动态参数化建立:所述的模型为工程许可设计阶段隧道模型、初步设计阶段隧道模型或施工图设计阶段隧道模型;
工程许可设计阶段隧道模型:包括轴线、主洞行车限界以及外轮廓;
初步设计阶段隧道模型:包括主洞、紧急停车带、人行横通道与车行横通道这些对象,每个对象又包括初支喷射混凝土、钢拱架、锚杆、仰拱、路面和防排水结构;
施工图设计阶段隧道模型:在初步设计阶段隧道模型上,将初支喷射混凝土、钢拱架结合实际施工方法与施工进度进行建立;具体为:将原有钢拱架、初支喷射混凝土、锚杆结构按照实际施工步续进行离散,在Dynamo中获取最新的施工进度、施工方法与设计方案,结合设计方案中预先设定的施工参数,独立考虑各分部分项工程独立进度,完成对施工图设计阶段隧道模型的建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ynamo与Revit长大隧道参数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中,按照等距分割的方法提取点位坐标的具体方法为:主洞、斜井、风机房的轴线直线段按1m间隔提取点位坐标,主洞、斜井、风机房的曲线段按0.5m间隔提取点位坐标,获得各里程桩号点的坐标点位信息,将里程桩号坐标点位信息导出至Excel表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ynamo与Revit长大隧道参数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轮廓模型、限界模型的建立方法如下:
首先在Revit中导入基本单元族;通过Dynamo中FamilyInstance.ByName接口,将基本轮廓模型组件导入Dynamo工作空间,再通过ImportCSV接口导入步骤(1)提取的轴线坐标点,通过多段线连接离散的轴线坐标点,建立隧道轴线;最后,通过Surface.BySweep接口按照隧道轴线放样该轮廓模型,利用Spring.FamilyInstance接口导出族模型,完成轮廓模型、限界模型的建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ynamo与Revit长大隧道参数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初支喷射混凝土模型的建立方法如下:
通过Solid.BySweep或Solid.ByLoft接口对基本轮廓模型沿轴线进行放样,完成几何模型的建立,结合材质以及属性信息,通过Spring.FamilyInstance.ByGeometry接口为模型赋予材质与属性信息,构建得到初支喷射混凝土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ynamo与Revit长大隧道参数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离散单元中的模型的建立方法如下:按照隧道结构设计图纸中的布置间隔,通过Family-Instance.ByPoint接口对形影的族模型的批量放置;通过FamilyInstance.SetRotation接口调整离散单元的法线法向,保证离散单元模型与隧道走向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041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