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轮胎破损检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27246.2 | 申请日: | 202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5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樊玉建;朱占明;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和通机动车辆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2 | 分类号: | G01M3/02;G01M17/02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262600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东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轮胎 破损 检验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轮胎破损检验装置,涉及汽车检测设备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底台,底台上设置箱体,箱体一侧壁设置进液孔及转轴孔,转轴孔内转动连接转轴,转轴位于箱体内部的一端连接待检测的轮胎;箱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主体部、收拢部及观测部,观测部顶端设置密封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用于对轮胎出现破损时耐久状态的检测,从而对于轮胎的材质及结构设计,乃至轮胎自封堵产品效果的测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填补了轮胎检测领域的技术空白。本申请可以快速的获得可视化的参考,使用非常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轮胎破损检验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轮胎作为车辆组成的基础部分至关重要,轮胎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车辆及人的安全。目前对于车辆轮胎的检测大多局限于动静平衡,内外胎的耐磨度等等。作为汽车轮胎而言,在车辆轮胎实际使用中,当轮胎被刺破后,通常并不会直接导致车辆无法行驶,大多情况,在刺入物没有取出的情况下,车辆依然可以行驶较长一段距离。而对于不同材质的内外胎,及外胎花纹的布设结构,均有可能对轮胎遭到异物刺入后的行驶时间及距离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轮胎破损检验装置。
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底台,所述底台上设置箱体,箱体一侧壁设置进液孔及转轴孔,进液孔通过电磁阀连接供液管路,所述转轴孔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轴,转轴位于箱体内部的一端连接待检测的轮胎;
所述箱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主体部、收拢部及观测部;所述主体部下侧与所述底台连接,所述收拢部下端面的面积大于顶端的面积,收拢部的下端面与所述主体部上端面连接,所述观测部内部为直柱体的空腔,观测部的下端与所述收拢部顶端连接,所述观测部顶端设置密封塞。
箱体一侧设置箱门,转轴位置保持不变,需要更换所检测的轮胎时,将箱门打开进行轮胎更换,箱门开设位置可选为在箱体前侧面开启,这一打开位置对于轮胎的更换较为便利,需注意箱门和箱体的密封,避免漏水。箱门的设置也可以将主箱体与收拢部设置为可纵向分离的结构,通过将收拢部以上的提升,从而是先轮胎的更换。采用这一形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借助收拢部以上部分的自重更好的实现结构的密封,缺点则是相比前侧开门的形式,轮胎更换不如前者方便。
所述底台上设置有顶杆,顶杆的上端为活动端,且顶杆的上端延伸至所述箱体内部;顶杆的上端位于所述轮胎的正下方,所述转轴的中心轴与顶杆的中心轴延长线垂直;所述转轴与驱动机构联动,由驱动机构通过转轴带动轮胎在顶杆的上端面上转动。
优选为,顶杆为液压推杆。
优选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台上的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转轴联动;
优选为,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转轴通过链轮链条组合联动,因为本方案仅仅需要电机带动轮胎转动,而没有其它负载,所以选用链轮链条组合便可胜任。
所述顶杆的顶端连接水平的顶板,所述顶板中部开设凹槽,凹槽内阵列设置若干转辊,所述转辊的轴线与所述转轴的轴线平行。
优选为,所述转辊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顶杆的驱动组件形成控制回路。
优选为,所述转辊的辊体外设置电阻应变片,通过电阻应变片实现对转辊所受压力的反馈来驱动顶杆运动,因为轮胎自身轴线位置是固定的,当轮胎内气体流失后,其外部形态会随之变化,因此需要顶杆对应提升,以保持轮胎所受的压力基本稳定。
优选为,所述顶板与顶杆上端转动连接,所述顶板至少一端下侧固定设置拨杆,所述拨杆与所述顶板垂直,与所述拨杆对应设置水平的拨动框,拨动框为矩形框体,所述拨杆位于所述拨动框内,所述拨动框一侧固定连接推杆的活动端,推杆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箱体的内壁或者底台上表面上;
所述推杆的轴线与所述转轴的轴线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和通机动车辆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潍坊和通机动车辆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272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