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员接触距离的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19934.4 | 申请日: | 2021-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1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荔;彭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T7/60;G06N3/0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戴冬瑾 |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员 接触 距离 检测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员接触距离的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获取检测视频的图像帧;对图像帧进行人员识别,确定检测视频的场景中出现的所有人对应的人体区域;确定每个人体区域的基准点,其中,每个基准点用于表示图像帧中相应人员的位置;获取每个基准点在图像帧中的像素坐标;根据预设的透视变换规则,将每个基准点的像素坐标转换为位置坐标,位置坐标用于表示该基准点在场景中实际所在的位置;根据各个基准点的位置坐标确定人员之间的接触距离。该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找到密切接触人员,自动化完成场景中各类信息的统计,便于后续回溯和统计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目标追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员接触距离的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某些潜伏期较长的传染性疾病中,后期流行病学调查难度较高。为了对传染现场进行回溯分析,大部分选择根据现场监控录像,采用人工检查并收集视频中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的发生时间、次数、时长等信息,当能够明确感染源出现的时刻、所处的位置时,人工核查能够快速且准确的定位出与感染源接触的人员,但由于潜伏期较长,当环境中有大量摄像头、感染源众多、接触频繁复杂时,导致人工检查视频内容的工作耗时严重,影响流行病学调查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人员接触距离的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找到密切接触人员,以及自动化完成场景中各类信息的统计,便于后续回溯和统计分析。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人员接触距离的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设备。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人员接触距离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检测视频的图像帧;
对所述图像帧进行人员识别,确定所述检测视频的场景中出现的所有人对应的人体区域;
确定每个人体区域的基准点,其中,每个基准点用于表示所述图像帧中相应人员的位置;
获取每个基准点在所述图像帧中的像素坐标;
根据预设的透视变换规则,将每个基准点的像素坐标转换为位置坐标,所述位置坐标用于表示该基准点在所述场景中实际所在的位置;
根据各个基准点的位置坐标确定人员之间的接触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的人员接触距离的检测方法,通过在安装了GPU计算核心的服务器上快速且准确的识别出近距离的危险接触行为。整套框架包括一个行人检测模型,一个透视变换的坐标转换方法,以及一个可选的方向识别模型和一个可选的人脸识别模型。在特定的场景下,即存在大量的视频中随时都可能发生疑似患者与其他人的近距离接触时,相对常用的人工核查视频,能够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找到密切接触人员,以及自动化完成场景中各类信息的统计,便于后续回溯和统计分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人员接触距离的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检测视频的图像帧;
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图像帧进行人员识别,确定所述检测视频的场景中出现的所有人对应的人体区域;
位置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个人体区域的基准点,其中,每个基准点用于表示所述图像帧中相应人员的位置;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个基准点在所述图像帧中的像素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99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