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区弱覆盖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16784.1 | 申请日: | 202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9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彭发龙;李春苗;杨振东;柯小玲;肖慧桥;李召华;马莹;杜成;万其斌;林登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2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朱颖;刘芳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区 覆盖 分析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小区弱覆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目标区域的全量MR采样点布局在预设规格的栅格中,确定每个栅格的MR采样点覆盖率,所述MR采样点用于表示所述目标区域内一个终端在一个采样时间点内使用的业务;
针对每个所述栅格,根据所述栅格的MR采样点覆盖率,确定所述栅格是否为弱覆盖栅格;
若所述栅格为弱覆盖栅格,则针对所述弱覆盖栅格内每个所述MR采样点,确定是否满足多个影响因素类型中任一影响因素类型匹配的影响条件;
若满足任一影响因素类型匹配的影响条件,则确定存在弱覆盖的影响因素;
若不满足任一影响因素类型匹配的影响条件,则确定不存在所述影响因素;
若所述多个影响因素类型包括漏配邻区类型,则所述针对所述弱覆盖栅格内每个所述MR采样点,确定是否满足多个影响因素类型中任一影响因素类型匹配的影响条件,包括:
针对所述弱覆盖栅格内每个所述MR采样点,执行以下步骤,直至当所述弱覆盖栅格内满足下述步骤的MR采样点所占比例大于第一预设比例时,确定满足所述多个影响因素类型中任一影响因素类型匹配的影响条件,且所述影响因素类型为漏配邻区类型:
步骤一:若所述MR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所述MR采样点的每个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之差大于预设阈值且所述MR采样点的每个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时,计算所述弱覆盖栅格与所述MR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的第一距离、所述弱覆盖栅格与所述MR采样点的每个邻小区的第二距离、所述MR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的第一站间距以及每个邻小区的第二站间距;
步骤二:若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站间距、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站间距,且所述MR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所述MR采样点的每个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对应的小区关系未在已配置的邻区关系列表中时,确定所述弱覆盖栅格内满足上述步骤的MR采样点加1;
若存在弱覆盖的影响因素,则根据所述影响因素类型进行小区覆盖优化;若不存在所述影响因素,则对所述弱覆盖栅格进行覆盖调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每个栅格的MR采样点覆盖率,包括:
获取全量MR采样点中的每个MR采样点的信息,所述MR采样点的信息包括主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至少一个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所述主服务小区的PCI、所述主服务小区的经纬度信息、所述主服务小区的方位角信息、所述至少一个邻小区的经纬度信息以及所述至少一个邻小区的方位角信息;
根据每个所述MR采样点的信息,计算每个所述MR采样点的经纬度信息;
根据每个所述MR采样点的经纬度信息,计算每个栅格的MR采样点覆盖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多个影响因素类型包括切换不及时类型,则所述针对所述弱覆盖栅格内每个所述MR采样点,确定是否满足多个影响因素类型中任一影响因素类型匹配的影响条件,包括:
针对所述弱覆盖栅格内每个所述MR采样点,执行以下步骤,直至当所述弱覆盖栅格内满足下述步骤的MR采样点所占比例大于第二预设比例时,确定满足所述多个影响因素类型中任一影响因素类型匹配的影响条件,且所述影响因素类型为切换不及时类型:
若所述MR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所述MR采样点的每个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之差大于预设阈值且所述MR采样点的每个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时,计算所述弱覆盖栅格与所述MR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的第一距离、所述弱覆盖栅格与所述MR采样点的每个邻小区的第二距离、所述MR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的第一站间距以及每个邻小区的第二站间距;
若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一站间距、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站间距,且所述MR采样点的主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与所述MR采样点的每个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对应的小区关系在已配置的邻区关系列表中时,确定所述弱覆盖栅格内满足上述步骤的MR采样点加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1678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毛竹纤维素制富含单环芳烃的催化热裂解产物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折叠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