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埋弧焊双丝机的焊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5640.6 | 申请日: | 202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1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奋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8 | 分类号: | B23K9/18;B23K9/133;B23K3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普睿益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5 | 代理人: | 曹花 |
地址: | 226007 江苏省南通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埋弧焊双丝机 焊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埋弧焊双丝机的焊接方法,焊接步骤包括如下:S1,送丝:首先采用送丝机来对焊丝进行送进,由于前丝和后丝都是独立的形式,所以都需要由单独的送丝机来对焊丝进行送进工作,并分别由各自的焊接电源负责供电。本发明通过在焊接时采用双丝错开焊接方法,是指通过双丝焊机焊接位移装置进行调节,把双丝焊接的前丝与后丝纵横方向错开一定的距离,使得两根焊丝处于左前右后的并列位置,在焊接过程中让焊道宽度始终足以覆盖到整个坡口,并与坡口的宽度呈正比,从而达到熔池加宽与坡口的熔合度更加完善,在焊接过程中做到无需分道,就不仅能达到分道的效果,而且避免了因分道带来的各种焊接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埋弧焊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埋弧焊双丝机的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双丝埋弧焊,就是有两根焊丝的埋弧自动焊焊接法,有较高的熔敷率和焊接速度,分并联双丝焊接法、串联电弧焊接法、双丝双电源焊接法。
目前行业里普遍通用的双丝机焊接技术,还是延续单丝焊接多层多道技术,焊接过程中两根焊丝始终处于一前一后的纵列位置进行焊接,前丝或后丝都不可以作左右位置的位移,所以当坡口达到一定宽度并且焊道的宽度不足以覆盖到整个坡口时,必须采用左右分道的方法进行焊接。
而双丝埋弧焊机只是增加了一定的填充量,还没有真正发挥双丝机的全部潜力,充其量效率也就提高了40%左右,而且又因前后丝处于同一纵列位置,不可以位移,造成焊道很厚,一遇到焊偏等情况,就很容易出现卷边、夹渣、未熔合等状况,所以合格率普遍不好,并且对操作人员的技术准入门槛较高,导致无法大面积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埋弧焊双丝机的焊接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现象,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埋弧焊双丝机的焊接方法,焊接方法包括如下:
S1,送丝:首先采用送丝机来对焊丝进行送进,由于前丝和后丝都是独立的形式,所以都需要由单独的送丝机来对焊丝进行送进工作,并分别由各自的焊接电源负责供电;
S2,焊前焊丝位置及焊接参数的预调节:当完成了送丝工作后即可开始对焊丝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双丝焊机焊接位移装置来对焊丝的位置进行调节,使焊道宽度足以覆盖到整个坡口,且坡口的深度与焊接电压、电流呈反比,坡口的宽度与焊接电压、电流呈正比;
S3,开始焊接:前丝为直流反接,后丝为交流反接,前丝和后丝的规格需要保持一致,当前丝和后丝通电后即可开始进行焊接工作。
随着坡口内焊接填充位置的不断上移、焊道的宽度不断加大,把前丝和后丝错开的间距以及焊接参数做相应的加大调整,直至坡口填充结束并盖面;
S4,冷却清理:当焊接完成后即可移开焊接机,然后等待其表面自然冷却,如此即可完成焊接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步骤S1中,首先采用送丝机来对焊丝进行送进,由于前丝和后丝都是独立的形式,所以都需要由单独的送丝机来对焊丝进行送进工作,并分别由各自的焊接电源负责供电,且为避免两根焊丝电弧的相互干扰,通常将前丝接通直流电源,后丝接通交流电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步骤S2中,当完成了送丝工作后即可开始对焊丝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双丝焊机焊接位移装置来对焊丝的位置进行调节,首先进行单丝焊接对坡口进行封底焊接,然后再进行前后双丝焊接填充,同时双丝焊接电流参数在550-750A之间,焊接电压参数在28-35V之间,把双丝焊接的前丝与后丝沿着纵横方向错开一定的距离,使得两根焊丝处于左前右并后并列位置关系,从而使焊道宽度足以覆盖到整个坡口。且在焊接过程中坡口的深度和焊接电流、电压呈反比,坡口的宽度与焊接电流、电压呈正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步骤S3中,当焊接完成后即可移开焊接机,然后等待其表面自然冷却,同时冷却时间在6-8h之间,如此即可完成焊接工作,最后再使用毛刷等工具来完成残留细微焊渣的清理工作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奋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奋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56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批量灵活扩展的总线IO
- 下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