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气层减阻船舶的耐腐蚀稳压腔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4228.2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0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高丽瑾;陈少峰;黄国富;恽秋琴;夏灏超;严周广;吴赞;陈雷强;黄树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重工(上海)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1/38 | 分类号: | B63B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00011 上海市黄***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气层 船舶 腐蚀 稳压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气层减阻船舶的耐腐蚀稳压腔结构,涉及船舶节能减阻技术领域。该稳压腔包括PE管和垫板,PE管为多个且均沿船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PE管沿船体的长度方向平行且间隔分布且均穿设于船舶的纵骨;PE管设置有第一开口且第一开口沿船体的宽度方向延伸,PE管在第一开口宽度方向的两侧均与船底板连接以形成稳压腔;垫板沿船体的宽度方向延伸且为耐腐蚀材质并位于PE管和船底板之间,垫板与PE管密封连接且与船底板密封连接;垫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船底板设置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稳压腔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船体外部连通。该稳压腔为PE材质,耐腐蚀效果更好;耐腐蚀材质的垫板也减少了船底板的腐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节能减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气层减阻船舶的耐腐蚀稳压腔结构。
背景技术
气层减阻技术是指通过气层减阻装置,向船底喷入适量气体,在船舶底部形成并保持薄气层,使船底与水有效隔离,减少船底湿表面积,从而减小船舶摩擦阻力,显著降低燃料消耗和CO2排放的一项新型节能技术。气层减阻技术在应用于实船时,涉及如下关键技术:1)、气孔喷流的均匀性;2)、船舶底部气层的形成并稳定维持。稳压腔是气层减阻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体现了气体整流与稳压技术,使气体充分在稳压腔内降速、整流、稳压,保证各个喷气孔喷出的气体速度及压力保持一致,使得气体均匀地喷流入水,从而易于在船底形成并维持均匀稳定的气层。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稳压腔的实船安装存在两种典型的方式:无垫板型和垫板叠加型,可依据航行水域、船舶特征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安装方式。由于稳压腔的空间较小,无法在此狭小的空间内布置阻水装置,因此仅能够依靠布置在输气管路上的单向止回阀及遥控阀阻止淡水或海水进入稳压腔。上述两种安装方式中,喷气头、稳压腔腔体、稳压腔垫板及位于单向截止阀前端的输气管路均采用耐海水腐蚀的不锈钢或耐蚀钢,构造局部耐蚀空间,减少由于海水进入引起的腐蚀问题。但由于船舶使用寿命为几十年,而耐海水不锈钢或耐蚀钢的有效耐蚀寿命是否能够与船舶使用寿命等同或超过,目前的材料行业无法给出明确结论,因此无法彻底解决稳压腔的防腐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气层减阻船舶的耐腐蚀稳压腔结构,能够解决稳压腔防腐问题,杜绝由于海水进入稳压腔而引起的腐蚀风险。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气层减阻船舶的耐腐蚀稳压腔结构,设置于船舶的底部,其中包括:
PE管,所述PE管为多个且均沿船体的宽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PE管沿船体的长度方向平行且间隔分布,所述PE管穿设于所述船舶的纵骨;所述PE管设置有第一开口且第一开口沿船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PE管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与船底板连接以形成稳压腔;
垫板,沿船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垫板为耐腐蚀材质且位于所述PE管和所述船底板之间,所述垫板与所述PE管密封连接且与所述船底板密封连接;所述垫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船底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稳压腔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船舶的外部连通。
可选地,所述适用于气层减阻船舶的耐腐蚀稳压腔结构还包括喷头,所述喷头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喷头内部设置有喷孔,所述稳压腔通过所述喷孔与所述船舶的外部连通;所述喷头为PE材质或钢材质。
可选地,所述适用于气层减阻船舶的耐腐蚀稳压腔结构还包括外套管,所述外套管沿船体的宽度方向延伸且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沿船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外套管在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均与所述船底板连接,所述PE管和所述垫板均穿设于所述外套管内部,所述外套管的外壁与所述纵骨焊接。
可选地,所述外套管为钢管。
可选地,所述垫板为PE材质或钢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重工(上海)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重工(上海)节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42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板表面清洁设备及其清洁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永磁减速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