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风冷-PCM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热控制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4158.0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3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之涛;庄伟超;苏宏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635 | 分类号: | H01M10/635;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3;H01M10/659;B60L58/2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风冷 pcm 电动汽车 电池组 控制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风冷-PCM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散热模块、加热模块、通风口开关模块和相变材料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分别与温度采集模块、散热模块、加热模块和通风口开关模块相连,温度采集模块固定安装于电池组模块表面,通风口开关模块固定安装在电池组模块的两端,散热模块安装在通风口开关模块的一侧,相变材料模块固定安装在电池组模块中,加热模块固定安装在相变材料模块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冷-PCM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池组模块固定安装在电池包外壳(1)中,电池组模块主要由多排等间隔布置的电池组构成,每排电池组主要由多个电池(5)等间隔布置组成,多个电池(5)的两侧外表面分别与两块铝板(2)固定连接,使得两块铝板(2)将每排电池组中的多个电池(5)固定排列成一排;相变材料模块包括相变材料(3),每排电池组中相邻的两个电池(5)之间均填充有相变材料(3),相变材料(3)与相邻的两个电池(5)接触,每个相变材料(3)中间均安装有加热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冷-PCM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模块中的相变材料(3)主要由石蜡、铜、石墨和碳纤维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冷-PCM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采集模块主要由多个温度传感器组成,每个电池(5)表面均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
5.一种应用于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热控制系统的基于风冷-PCM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采集模块采集电池组模块中每一节电池的表面温度,并将每个电池(5)的表面温度传输到温度控制模块,温度控制模块计算电池组模块的平均温度,温度控制模块将平均温度与预先设定的最高温度阈值和最低温度阈值相比较,当电池组模块的平均温度低于预先设定的最低温度阈值,温度控制模块选择加热模式;当电池组模块的平均温度高于预先设定的最高温度阈值,温度控制模块选择散热模式;当电池组模块的平均温度在预先设定的最高温度阈值和最低温度阈值之间,温度控制模块选择稳定模式,实现自动控制电动汽车电池组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冷-PCM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式具体为:
温度控制模块向加热模块发送工作信号,温度控制模块向通风口开关模块发送关闭信号,加热模块接收工作信号并开始加热,相变材料模块将加热模块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电池组模块,通风口开关模块接收关闭信号将通风门(7)关闭,电池组模块的平均温度升高;
电池组模块的平均温度升高至预先设定的中间温度阈值,温度控制模块向加热模块发送停止工作信号,加热模块接收停止工作信号并停止加热,通风门(7)保持关闭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冷-PCM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式具体为:
温度控制模块向散热模块发送工作信号,温度控制模块向通风口开关模块发送打开信号,散热模块接收工作信号并开始工作,同时通风口开关模块接收打开信号将通风门(7)打开,散热模块将电池组模块中的热量从通风口中送出去,电池组模块的平均温度降低;
电池组模块的平均温度降低至预先设定的中间温度阈值,温度控制模块向散热模块发送停止工作信号,散热模块接收停止工作信号并停止工作,温度控制模块向通风口开关模块发送打开信号,通风口开关模块接收打开信号保持通风门(7)开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冷-PCM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模式具体为:加热模块和散热模块不工作,通风门(7)的状态与进入稳定状态之前的状态保持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415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