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MW工法桩结合前置注浆钢管组合支护浅基坑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03279.3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1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郑泽棉;陆国健;陆锡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科能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9/18;E02D15/04;E02D5/4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牟建鑫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mw 工法桩 结合 前置 钢管 组合 支护 基坑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SMW工法桩结合前置注浆钢管组合支护浅基坑施工方法,先进行SMW工法桩的施工时,然后将注浆钢管支撑斜贯入土,既简单方便,同时亦可挤密桩周土,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通过出浆孔以及扩孔囊袋的设置,从而可通过往钢管注浆,浆液从出浆孔排出,并将扩孔囊袋撑开,有利于提高钢管的稳固性,水泥浆液通过高压挤入土体,在端部及桩周形成一个水滴状的硬化土区,提高钢管与土体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在SMW工法桩上浇筑钢砼围檩,使钢管埋设在围檩内,从而使工法桩和钢管桩形成组合支撑体系,采用组合支撑体系能有效解决开挖场地受限等工况下基坑围护的工程问题,无需在坑内复杂支撑和格构柱间取土,有利于缩短施工工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基坑支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SMW工法桩结合前置注浆钢管组合支护浅基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城市修建的基坑工程中,经常靠近建筑物红线施工,SMW工法在这方面具有相当优势,其中心线离建筑物的墙面80厘米即可施工。
相关技术中,SMW工法是利用专门的多轴搅拌机就地钻进切削土体,同时在钻头端部将水泥浆液注入土体,经充分搅拌混合后,再将H型钢或其他型材插入搅拌桩体内,形成地下连续墙体,利用该墙体直接作为挡土和止水结构,在基坑开挖中,常采用对撑、角撑或横撑等结构支护形式。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由于开挖场地受限,往往需要用小型挖机在支撑间小范围反复挖土,并在坑内进行复杂支撑和在格构柱间取土,使得施工速度受阻,存在施工工期长的问题,因此仍有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缩短施工工期,本申请提供一种SMW工法桩结合前置注浆钢管组合支护浅基坑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SMW工法桩结合前置注浆钢管组合支护浅基坑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SMW工法桩结合前置注浆钢管组合支护浅基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放线、开挖沟槽及定位;
S2:钢管加工:在钢管的管侧开设若干沿钢管长度方向分布的出浆孔,并在部分出浆孔表面绑扎一层扩孔囊袋;
S3:钻机就位、浆液配制及浆土搅拌:根据定位进行钻机就位,同时配制并搅拌均匀水泥浆液;
S4:H型钢加工及插入:将H型钢吊装就位,并插入搅拌泥浆内,待至设计标高后,临时固定在设计标高内,直至水泥桩土硬化,工法桩体成型;
S5:前撑式注浆钢管支撑及围檩施工:将钢管吊起,使钢管的桩尖垂直对准桩位,缓慢放入插入定位土中,以桩尖为支点,缓慢旋转倾角,待倾角移动至45°时,将钢管压入土层中;
S6:分级阶段注浆:往钢管上端注浆,并将浆液从出浆孔压出,并将扩孔囊袋撑开,然后在工法桩体上端浇筑围檩,并将钢管倾斜上端埋设在围檩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 SMW 工法桩的施工时,对钢筋混凝土围檩外侧斜撑位置抽槽开挖,形成沟槽,防止后期注浆钢管斜撑完成后斜撑暴露位置处挖土的困难;对于软土地基,由于土质松软,通过将注浆钢管支撑斜贯入土,既简单方便,同时亦可挤密桩周土,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通过出浆孔以及扩孔囊袋的设置,从而可通过往钢管注浆,浆液从出浆孔排出,并将扩孔囊袋撑开,扩孔囊袋对浆液具有约束性,有利于形成注浆扩大体,提高钢管在土体内的横截面积,有利于提高钢管的稳固性,水泥浆液通过高压挤入土体,在端部及桩周形成一个水滴状的硬化土区,提高钢管与土体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在 SMW工法桩上浇筑钢砼围檩,使钢管埋设在围檩内,从而使工法桩和钢管桩形成组合支撑体系,采用组合支撑体系能有效解决开挖场地受限等工况下基坑围护的工程问题,即可以对整个基坑敞开式开挖,无需在坑内复杂支撑和格构柱间取土,有利于缩短施工工期。
优选的,还包括以下步骤:
S7:挖除边坑垫层土方:采用分层分块的开挖方式对坑边土体进行开挖,分层开挖时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对于硬质土,选用小型挖机配合运土车进行开挖工作,侧边开挖采用对称施工,开挖进度局部保持一致,对于连接开挖,采用隔块开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科能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科能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32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抓瓶夹具及装箱机
- 下一篇: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