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轻型可拆卸固定翼察打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00461.3 | 申请日: | 202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7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方林;赵柳航;李嘉安;李佳星;杨洲;盖炳辰;李航帆;孙佳;左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00 | 分类号: | B64C3/00;B64C3/56;B64C5/00;B64C39/02;B64C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陈炳萍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轻型 可拆卸 固定 翼察打 无人机 | ||
1.一种高强度轻型可拆卸固定翼察打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桨(1)、电机(2)、电机座(3)、机翼(4)、侦察云台(5)、前机身(6)、后机身(8)、V型尾翼(9)、投放机构(11)和用于连接所述前机身(6)与所述后机身(8)的前机身-后机身连接机构(7)、用于连接所述机翼(4)与所述前机身(6)的机翼-前机身连接机构(12)、用于连接所述V型尾翼(9)与所述后机身(8)的尾翼-后机身连接机构(10),所述电机(2)前接所述螺旋桨(1),后接所述电机座(3),所述机翼(4)有两副,通过所述机翼-前机身连接机构(12)对称设置在所述前机身(6)两侧,所述侦察云台(5)设置在所述前机身(6)前端,位于所述电机座(3)后方,所述前机身(6)前端与所述电机座(3)连接,左右通过所述机翼-前机身连接机构(12)连接所述机翼(4),所述前机身(6)下方连接所述投放机构(11),所述前机身(6)后端通过所述前机身-后机身连接机构(7)与所述后机身(8)连接,所述后机身(8)后端通过所述尾翼-后机身连接机构(10)与所述V型尾翼(9)连接,所述V型尾翼(9)有两副,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后机身(8)后端两侧;
所述机翼-前机身连接机构(12)有两组,对称设置在所述前机身(6)两侧,所述机翼-前机身连接机构(12)包括前梁(19)、主梁限位块(20)、主梁(21)、后梁(22)、主梁连接孔(23)、前梁连接碳管(24)、后梁连接碳管(25),所述主梁连接孔(23)直径为10mm,所述机翼(4)与所述前机身(6)连接时,按下所述主梁限位块(20),所述主梁(21)穿过所述主梁连接孔(23),释放后所述主梁限位块(20)回弹,限制所述主梁(21)横向位移,从而限制所述机翼(4)相对所述前机身(6)的横向位移,所述前梁连接碳管(24)为外径10mm、内径8mm的圆碳管,所述机翼(4)与所述前机身(6)连接时,所述前梁(19)插入所述前梁连接碳管(24),限制所述机翼(4)相对所述前机身(6)的轴向位移,所述后梁连接碳管(25)为外径8mm、内径6mm的圆碳管,所述机翼(4)与所述前机身(6)连接时,所述后梁(22)插入所述后梁连接碳管(25),限制所述机翼(4)相对所述前机身(6)的轴向位移;
所述前机身(6)包括支撑铝管(26)、机身外壁(27)、隔板(28)、直角连接槽(29),所述机身外壁(27)为3mm椴木层板,有两块左右对称,构成所述前机身(6)的左壁与右壁,所述机身外壁(27)上开有大量孔洞,所述机身外壁(27)上开有铆接孔,所述机身外壁(27)上开有减重孔,所述机身外壁(27)上开有前、后梁连接孔与所述主梁连接孔(23),所述隔板(28)为3mm椴木层板,与所述机身外壁(27)构成机身盒段,所述直角连接槽(29)为UV光敏树脂3D打印而成,设置在各机身盒段的四角处;
所述机翼(4)采用多梁承力方式,使用外径10mm、内径8mm的圆碳管为所述主梁(21),使用外径8mm、内径6mm的圆碳管为所述前梁(19),使用外径6mm、内径4mm的圆碳管为所述后梁(22),所述机翼(4)的内核(32)使用XPS泡沫板切割形成NACA6409翼型,所述机翼(4)前缘铺设碳丝(30)共四层,所述前梁(19)的前缘区域铺设3K碳布(31),最外层铺设3K玻璃纤维布(33),且露出一小部分前缘,所述机翼(4)中用3K碳布(31)与3K玻璃纤维布(33)涂抹环氧树脂并浸润,通过加热加压使3K碳布(31)与3K玻璃纤维布(33)紧贴内核(32),环氧树脂固化后形成所述机翼(4)的高强度蒙皮;
所述前机身-后机身连接机构(7)由UV光敏树脂3D打印而成,其包括前机身连接块(37)、限位板(39)、机身连接母头(40)、机身连接公头(43),所述前机身连接块(37)与所述前机身(6)后端通过铆钉连接,所述机身连接母头(40)前端与所述前机身连接块(37)连接,后端有机身连接滑槽(41),所述限位板(39)通过回弹铰链与所述机身连接母头(40)上端相连接,静置时,与所述限位板(39)相连的限位楔块(38)通过其正下方通孔插入所述机身连接滑槽(41)中,所述机身连接公头(43)前端上表面有限位凹槽(42),后端有机身连接孔(44),与所述后机身(8)连接,所述尾翼-后机身连接机构(10)运作时,将所述机身连接公头(43)通过所述机身连接滑槽(41)插入,并与所述限位楔块(38)接触,由于所述限位楔块(38)下表面为斜面,在所述机身连接公头(43)挤压下,所述限位楔块(38)上升,所述机身连接公头(43)继续深入,当所述限位凹槽(42)经过所述限位楔块(38)正下方时,所述限位楔块(38)在回弹铰链作用下回弹,插入所述限位凹槽(42)中,限制所述机身连接母头(40)与所述机身连接公头(43)之间相对位移;
所述尾翼-后机身连接机构(10)由UV光敏树脂3D打印而成,包括尾翼底座(45)和尾翼滑杆(49),所述尾翼滑杆(49)两端有尾翼限位滑槽(50),所述尾翼底座(45)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其包括底座连接环(46)、尾翼安装槽(47)、底座限位滑块(48),所述底座连接环(46)通过所述尾翼滑杆(49)进行滑动,所述尾翼安装槽(47)宽5mm,所述尾翼底座(45)通过所述底座限位滑块(48)在所述尾翼限位滑槽(50)进行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0046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