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对板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99050.7 | 申请日: | 202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1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大坂纯士;竹永悠一;松永章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40;H01R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连接器包括:矩形平板状的壳体、以及固持于壳体上的接触件列与接触件列,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壳体包括:第一间距侧面、以及位于第一间距侧面的相反侧的第二间距侧面。接触件列及接触件列自第一间距侧面延伸至第二间距侧面。第一定位孔设置于第一间距侧面与接触件列之间,并且,第二定位孔设置于第一间距侧面与接触件列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182551号)揭示一种连接器100,其设置于具有复数个电极的第一印刷基板与具有复数个电极的第二印刷基板之间,其中,第一印刷基板的复数个电极与第二印刷基板的复数个电极分别电性连接,如本发明的图20所示。
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板101及固持于绝缘板101上的复数个弹性导体102。绝缘板101具有两个定位孔103。
发明内容
揭示于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100在缩小尺寸方面具有改善空间。
本发明的其一目的为提供缩小板对板连接器尺寸的技术。
根据本发明的其一目的,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所述板对板连接器安装于第一基板上,并且内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基板的复数个衬垫分别与所述第二基板的复数个衬垫电性连接,所述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矩形平板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以及第一接触件列及第二接触件列,所述第一接触件列及所述第二接触件列固持于所述壳体上;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在所述壳体的一侧的第一侧面、以及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侧的第二侧面,所述壳体的所述另一侧为所述壳体的所述一侧的相反侧,所述第一接触件列及所述第二接触件列自所述第一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定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接触件列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定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接触件列之间。
通过本发明,达成缩小尺寸的板对板连接器。
本发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可根据后述的详细描述及随附图式而更完全地得到理解,随附图式仅用以图解说明,因此不被视为限制本发明之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信息处理装置的分解斜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2为从另一角度观看信息处理装置的分解斜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3为连接器的斜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4为连接器的分解斜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5为壳体的斜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6为描绘连接器的俯视图,其中,省略压件(第一实施例)。
图7为连接器的俯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8为图7所示之A部分的放大图(第一实施例)。
图9为图7所示之B部分的放大图(第一实施例)。
图10为附接有接触件之壳体的局部断面斜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11为壳体的局部断面斜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12为附接有接触件之壳体的局部断面图(第一实施例)。
图13为接触件的斜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14为具有吸附盖的连接器的分解斜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15为具有吸附盖的连接器的局部斜视图(第一实施例)。
图16为具有吸附盖的连接器的局部斜视图(第二实施例)。
图17为附接有接触件的壳体的局部断面图(第三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90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