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对板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99050.7 | 申请日: | 202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1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大坂纯士;竹永悠一;松永章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40;H01R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对板连接器安装于第一基板上,并且内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基板的复数个衬垫分别与所述第二基板的复数个衬垫电性连接,所述板对板连接器包含:
矩形平板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以及
第一接触件列及第二接触件列,所述第一接触件列及所述第二接触件列固持于所述壳体上;其中,
所述壳体仅包括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第二定位孔作为用以相对于所述板对板连接器定位所述第二基板的定位孔,
所述第一接触件列及所述第二接触件列设置为在正交于所述第一接触件列的长度方向上彼此分离,
所述壳体包括:在所述壳体的一侧的第一侧面、以及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侧的第二侧面,所述壳体的所述另一侧为所述壳体的所述一侧的相反侧,
所述第一接触件列及所述第二接触件列自所述第一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侧面,
所述第一定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接触件列之间,并且,
所述第二定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接触件列之间;
所述板对板连接器进一步包含:
第三接触件列,所述第三接触件列设置于所述第一接触件列与所述第二接触件列之间,并且自所述第一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侧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件列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D1、所述第二接触件列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D2、以及所述第三接触件列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D3,满足D3D1且D3D2的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孔洞、或是朝向所述第一侧面开放的缺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件列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E1、所述第二接触件列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E2、以及所述第三接触件列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距离E3,满足E3E1且E3E2的关系。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对板连接器进一步包含:
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由金属制成;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第二基板对置面,所述第二基板对置面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向,并且,
所述加强件包括:加强板部,所述加强板部在所述第一定位孔或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周围覆盖所述第二基板对置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观看时,所述加强件以所述加强件的所述加强板部并未覆盖所述第一定位孔或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内边缘的方式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件列包括复数个接触件,
各所述接触件包括电性接触弹簧件,所述电性接触弹簧件自所述第二基板对置面突出,并且,
收容凹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二基板对置面上,所述收容凹部收容所述加强件的所述加强板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件进一步包括:焊接部,所述焊接部自所述加强件的所述加强板部突出,并且通过焊接而连接至所述第一基板的衬垫。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孔为圆孔,
所述第二定位孔为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905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