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阻尼核动力管道减隔振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96666.9 | 申请日: | 2021-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3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天彦;李鑫;张鲲;孙磊;李朋洲;林松;邵骁麟;席文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F16L3/08 | 分类号: | F16L3/08;F16L55/035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张严芳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尼 核动力 管道 减隔振 支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阻尼核动力管道减隔振支架,解决了现有的核动力管道支撑减振能力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管托和减振支架,所述减振支架包括第一金属导杆、导向管、杠杆结构和阻尼模块,所述导向管设置在固定面板与安装面板之间,所述固定面板和安装面板之间还安装有阻尼模块,所述第一金属导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管托,所述第一金属导杆另一端位于所述导向管中且与导向管滑动连接,所述杠杆结构通与所述第一金属导杆、所述固定面板和所述阻尼模块铰接。本发明具有支撑减振性好,有效保护核动力管道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动力管道支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阻尼核动力管道减隔振支架。
背景技术
核动力管道系统是现代核动力装置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工程结构之一,同时也是振动噪声的重要传播途径。一般而言,核动力管道的振动噪声主要来源于激励设备的振动及管道内部流体的流动,且通过管道支架传递到基础。核动力管道由于其运输物质的特殊性,对其减振的要求更高,如果减振不足,极有可能损坏支架和管道,从而导致泄露等安全问题,加上随着现代人对于生活和工作环境要求的提高,管道的振动噪声问题显得越发突出。
但是现有的核动力管道由于缺少阻尼而导致减振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核动力管道支架缺少阻尼而导致减振能力不足。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阻尼核动力管道减隔振支架,包括管托和减振支架,所述减振支架包括第一金属导杆、导向管、杠杆结构和阻尼模块,所述导向管设置在固定面板与安装面板之间,所述固定面板和安装面板之间还安装有阻尼模块,所述第一金属导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管托,所述第一金属导杆另一端位于所述导向管中且与导向管滑动连接,所述杠杆结构通与所述第一金属导杆、所述固定面板和所述阻尼模块铰接。
本发明通过设置杠杆结构,将管托上承受的载荷通过杠杆结构传递至阻尼模块中,并通过阻尼模块减振,从而提高整个减振支架的减振性能。
本发明优选一种高阻尼核动力管道减隔振支架,所述杠杆结构和阻尼模块为多个,所述杠杆结构环绕所述第一金属导杆分布,多个所述杠杆结构铰接多个所述阻尼模块。
多个杠杆结构能够将管托上的载荷分布在多个阻尼模块上,起到更好的减振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杠杆结构环绕所述第一金属导杆均匀分布,这样当管托上承受的载荷能均匀分布在不同的阻尼模块中进行振动分解消耗,从而更好提高整个减振支架的减振性能。
本发明优选一种高阻尼核动力管道减隔振支架,所述杠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与阻尼模块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和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均与固定面板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金属导杆铰接。
本发明优选一种高阻尼核动力管道减隔振支架,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与阻尼模块铰接于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和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均与固定面板铰接于第二铰接点,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金属导杆铰接于第三铰接点,多个第一铰接点沿第一金属导杆呈对称分布,多个第二铰接点沿第一金属导杆呈轴对称分布。
本发明优选一种高阻尼核动力管道减隔振支架,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大于第三连接杆的长度。
本发明优选一种高阻尼核动力管道减隔振支架,所述阻尼模块包括密封壳体、第二金属导杆和空心管,所述密封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空心管,所述第二金属导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面板并与所述杠杆结构铰接,所述第二金属导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空心管中且与所述空心管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导杆上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二金属导杆与所述杠杆结构铰接,所述密封壳体内设置有减振块,所述减振块围合所述滑块,所述空心管与所述安装面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66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