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阻尼核动力管道减隔振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96666.9 | 申请日: | 2021-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3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天彦;李鑫;张鲲;孙磊;李朋洲;林松;邵骁麟;席文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F16L3/08 | 分类号: | F16L3/08;F16L55/035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张严芳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尼 核动力 管道 减隔振 支架 | ||
1.一种高阻尼核动力管道减隔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托(1)、第一金属导杆(2)、导向管(9)、杠杆结构和阻尼模块,所述导向管(9)设置在固定面板(10)与安装面板(11)之间,所述固定面板(10)和安装面板(11)之间还安装有阻尼模块,所述第一金属导杆(2)的一端连接所述管托(1),所述第一金属导杆(2)另一端位于所述导向管(9)中且与导向管(9)滑动连接,所述杠杆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导杆(2)、所述固定面板(10)和所述阻尼模块铰接,所述杠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3)、第二连接杆(4)和第三连接杆(5),所述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的一端均与阻尼模块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4)的另一端和第三连接杆(5)的一端均与固定面板(10)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杆(5)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杆(3)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金属导杆(2)铰接;
所述第二连接杆(4)的长度大于第三连接杆(5)的长度;
所述阻尼模块包括密封壳体(12)、第二金属导杆(13)和空心管(15),所述密封壳体(12)的一端设置有空心管(15),所述第二金属导杆(13)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面板(10),所述第二金属导杆(13)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空心管(15)中且与所述空心管(1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金属导杆(13)上固定连接有滑块(14),所述第二金属导杆(13)与所述杠杆结构铰接,所述密封壳体(12)内设置有减振块(17),所述减振块(17)围合所述滑块(14),所述空心管(15)与所述安装面板(11)连接;
所述密封壳体(12)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采用调节螺栓(16)连接;
所述减振块(17)为金属橡胶块;
所述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的一端均与阻尼模块铰接于第一铰接点(6),所述第二连接杆(4)的另一端和第三连接杆(5)的一端均与固定面板(10)铰接于第二铰接点(7),所述第三连接杆(5)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连接杆(3)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金属导杆(2)铰接于第三铰接点(8),多个第一铰接点(6)沿第一金属导杆(2)呈对称分布,多个第二铰接点(7)沿第一金属导杆(2)呈轴对称分布;
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接触面全密封,在扣死后能够使金属橡胶材料与支架安装环境隔离出来,原因在于金属橡胶材料本身为奥氏体不锈钢,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相变转化为马氏体,在核动力装置的腐蚀环境下容易发生快速氧化及腐蚀而失去功能,外壳的密封结构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金属橡胶材料的失效;密封壳体(12)的上下表面同时起到限位支撑的作用,在发生地震等极端冲击载荷时,支架结构发生大的位移,滑块(14)迅速卡死在密封壳体(12)的上下表面处,使支架成为一个刚性结构,避免管道发生进一步变形,保证核动力管道的安全;
所述减振块(17)的上下方向尺寸大于所述密封壳体(12)的内腔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阻尼核动力管道减隔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结构和阻尼模块为多个,所述杠杆结构环绕所述第一金属导杆(2)分布,多个所述杠杆结构铰接多个所述阻尼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阻尼核动力管道减隔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结构和所述阻尼模块环绕所述第一金属导杆(2)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阻尼核动力管道减隔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块(17)包括相向设置的上减振块和下减振块,所述减振块(17)的轴向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上减振块和下减振块相向的一侧中部均设置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容纳所述滑块(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666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