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氟马西尼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196111.4 申请日: 2021-02-22
公开(公告)号: CN112979658B 公开(公告)日: 2022-05-31
发明(设计)人: 何新华;张学敏;周涛;李爱玲 申请(专利权)人: 南湖实验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7D487/04 分类号: C07D487/04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任晓云
地址: 314002 浙江省嘉***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氟马西尼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氟马西尼的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合成领域。本发明的方法以5‑氟‑2‑硝基苯甲酸为原料,通过与肌氨酸酯缩合,然后还原的同时进行关环,得到7‑氟‑3,4‑二氢‑4‑甲基‑1H‑[1,4]苯并二氮卓‑2,5‑二酮;最后经过卤代及环加成反应得到氟马西尼。本发明所提供的氟马西尼关键中间体7‑氟‑3,4‑二氢‑4‑甲基‑1H‑[1,4]苯并二氮卓‑2,5‑二酮的合成新方法,采用了绿色合成工艺,还原硝基的同时进行分子内环合反应,与已知氟马西尼合成方法相比,无需使用强氧化剂、剧毒试剂(如氯甲酸乙酯)等,收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合成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氟马西尼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氟马西尼(Flumazenil,FMZ)是苯二氮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s,BZDs)的特异性阻断剂,临床常用于BZDs的解毒、促醒以及诊断。此外,有研究表明,FMZ对乙醇中毒、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均有一定治疗效果。

氟马西尼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a,b,c,d,e五个途径:

氟马西尼的合成路径a(见图1):以2-氨基-5-氟苯甲酸、光气或氯甲酸酯类为起始原料,经缩合闭环得到6-氟靛红酸酐,再经肌氨酸缩合得到7-氟-3.4-二氢-4-甲基-2H-1,4-苯并二氮卓-2,5(1H)-二酮(以下简称7-氟二酮),经三氯氧磷氯代,经异氰基乙酸乙酯缩合得到氟马西尼(J.Med.Chem.1993,36,1001-1006;Journal of Gannan NormalUniversity.2018,6,57-59)。

氟马西尼的合成路径b(见图2):以2-氨基-5-氟苯甲酸、光气或氯甲酸酯类为起始原料,经缩合闭环得到6-氟靛红酸酐,再经肌氨酸缩合得到7-氟二酮,经与氯磷酸二乙酯反应获得亚胺磷酸盐,最后经异氰基乙酸乙酯缩合得氟马西尼(J.Med.Chem.1989,32(10),2282-2291;PCT/EP2010/065077;US2010/0130479A;Med.Chem.Lett.2013,23(3),821-826)。

氟马西尼的合成路径c(见图3):以2-氨基-5-氟苯甲酸、光气或氯甲酸酯类为起始原料,经缩合闭环得到6-氟靛红酸酐,再经肌氨酸缩合得到7-氟二酮,经三氯氧磷氯代得亚胺氯化物,再经腈甲酰胺乙酸乙酯缩合,经醋酸脱二甲胺闭环得到氟马西尼(TetrahedronLetters.2003,44,2425–2428)。

氟马西尼的合成路径d(见图4):以5-氟滇红为起始原料,经过氧酸氧化得到6-氟靛红酸酐,经肌氨酸缩合得7-氟二酮,再经三氯氧磷氯代得亚胺氯化物,最后与异氰基乙酸乙酯缩合反应得到目标产物氟马西尼(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s,1994,25(1),3-4)。

氟马西尼的合成路径e(见图5):以4-甲基-5-咪唑甲酸酯、2-氟-5硝基苯甲酸酯为起始原料,经芳香亲核取代后,经Wohl–Ziegler反应进行溴代,经碱催化促使分子内亚甲基溴与酯环合形成七元环内酰胺,再经三氯化钛还原硝基,最后经亚硝酸钠、70%HF-吡啶将氨基重氮化后高温分解得到氟马西尼(Tetrahedron Letters.2009,50(52),7271-7273)。

上述氟马西尼的合成路径中,路径a,b,c,d均需要通过一定步骤获取反应中间体6-氟靛红酸酐。其中路径a,b,c均以邻氨基苯甲酸法制备该中间体,该步骤中用到的氯甲酸酯类化合物或光气均具剧毒,对水源、环境污染较大,且反应条件要求严苛,操作不当易使收率降低或反应失败。而路径d则采用靛红氧化法制备该中间体,此法常用三氧化铬或过氧酸,易使氟马西尼相关物质增加,影响疗效及安全性。

上述氟马西尼的合成路径e中,通过Wohl–Ziegler反应构建咪唑安定,此步骤常使用苯、四氯化碳等剧毒性非极性溶剂,对实验员、环境、终产物质量等均易产生毒害;且该路径繁琐,反应条件苛刻,经济效益低,不利于企业规模生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湖实验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未经南湖实验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61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