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动力电池一致性差异的潜在风险诊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93773.6 | 申请日: | 2021-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07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洪清和;李顶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云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96 | 分类号: | G01R31/396;G01R31/388;G01R31/389;G01R31/367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刘璐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一致性 差异 潜在 风险 诊断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动力电池一致性差异的潜在风险诊断系统,系统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电池实时运行的原始数据,对系统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后,按照电池的工作状态将系统原始数据分类为各个数据集;对系统数据集进行分段处理后得到各个数据段,对系统数据段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各个特征参数;判断系统特征参数的值是否超过设定范围,是则基于信息熵进行锂电池组不一致性计算,否则将根据信息否则输出电池正常的判断结果;构建模型分析最大最小单体电压的频率频数来做初步判断,频率超出限制范围时,进一步采用信息熵与Z分数结合的方法,信息熵持续超过一定阈值并且极值稳定在固定单体,则认为一致性较差,从而诊断车用动力电池存在的一致性潜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动力电池一致性差异的潜在风险诊断系统。
背景技术
车用动力电池的制作工艺复杂,电池组本身一致性差异难以彻底消除。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动力电池的一致性差异会逐渐变化,若不能及时发现变化,则会降低电池组的可用容量,降低电池组的循环寿命,影响电池组的整体性能。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电动汽车大量进入消费者市场,需要一种技术以排除此类潜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用动力电池一致性差异的潜在风险诊断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的一致性差异潜在风险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用动力电池一致性差异的潜在风险诊断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原始数据处理模块、特征参数提取模块和一致性差异潜在风险判断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电池实时运行的原始数据,所述原始数据包括:电池总电压、电池总电流和单体电池最高电压;
所述原始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后,按照电池的工作状态将所述原始数据分类为各个数据集;
所述特征参数提取模块对所述数据集进行分段处理后得到各个数据段,对所述数据段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各个特征参数,所述特征参数提取模块提取的特征参数包括:均值、标准差和偏差;
所述一致性差异潜在风险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特征参数的值是否超过设定范围,是则基于信息熵进行锂电池组不一致性计算,否则将根据信息否则输出电池正常的判断结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所述原始数据还包括:车辆号、上报时间、电池总电压、电池总电流、电池容量SOC、单体电池最高电压、最高电压电芯号、单体电池最高温度、最高温度单体电池号和电池系统额定容量。
进一步,所述原始数据处理模块还包括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数据维度、数据类型、数据缺失以及异常值进行限制和处理。
进一步,所述原始数据处理模块按照电池的工作状态对所述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后得到的所述数据类包括:充电过程电压电流数据集、放电过程电压电流数据集与静置过程电压电流数据集。
进一步,所述原始数据处理模块根据所述原始数据的电压、电流和时间对所述数据集进行分段后得到各个数据段,并对数据量低于设定值的所述数据段进行删除。
进一步,所述特征参数提取模块提取的特征参数包括:均值、标准差和偏差。
进一步,所述一致性差异潜在风险判断模块基于信息熵进行锂电池组不一致性计算的公式为:
H(x)为计算的信息熵,p(xi)为第i个区域中的数据概率密度,n是区域数。
进一步,,所述一致性差异潜在风险判断模块基于信息熵进行锂电池组不一致性计算的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云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云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37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益脉康分散片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氧化石墨烯/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吸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