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低碳钢CH1T冷镦性能稳定性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92033.0 | 申请日: | 2021-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0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经勇明;郑团星;张建华;石志钢;沈伟东;张胜权;陈太春;马家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74 | 分类号: | B21B37/74;B21B37/16;C21D11/00 |
代理公司: | 韶关市雷门专利事务所 44226 | 代理人: | 周胜明 |
地址: | 512123 广东省韶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碳钢 ch1t 性能 稳定性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超低碳钢CH1 T冷镦性能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温度控制:以出炉钢坯中间为基准点,根据成品尺寸的规格需求,制定钢坯头部和尾部的温度,钢坯头部温度比钢坯中间温度高8℃~12℃,钢坯尾部温度比钢坯中间温度高20℃~40℃;
轧机出口料型高度控制:钢坯按轧机编号顺序依次进行粗轧、中轧和预精轧操作,在所述粗轧操作中,一号轧机出口料型高度为124~125mm,二号轧机出口料型高度为121mm,三号轧机出口料型高度为85~86.5mm,四号轧机出口料型高度为108~109mm;其中,一号轧机和二号轧机为箱型孔,自三号轧机开始呈椭圆型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超低碳钢CH1 T冷镦性能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温度控制的步骤中,成品尺寸需求为5.5~6.5mm时,钢坯尾部温度比钢坯中间温度高30℃~4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超低碳钢CH1 T冷镦性能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温度控制的步骤中,成品尺寸需求为7~20mm时,钢坯尾部温度比钢坯中间温度高20℃~30℃。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超低碳钢CH1 T冷镦性能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温度控制的步骤中,钢坯头部、中间和尾部的温度控制是通过加热炉在三个位置上的烧嘴来控制温度的,且温度测量温差以出炉温度计为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超低碳钢CH1 T冷镦性能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自三号轧机开始,各轧机均分别包括轧件边(1)和辊缝边(2),所述轧件边(1)和所述辊缝边(2)之间圆滑过渡,所述轧件边(1)和所述辊缝边(2)之间的高度差为18.8~19.2mm,靠近所述辊缝边(2)的一端呈半径为10mm、角度为65°的圆角,靠近所述轧件边(1)的一端呈半径为19.8~20.2mm的圆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超低碳钢CH1 T冷镦性能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机出口料型高度是通过调整轧辊之间的辊缝大小来实现调整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超低碳钢CH1 T冷镦性能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粗轧操作中,钢坯目标值为宽75~76.5mm,高63~64.5m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超低碳钢CH1 T冷镦性能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轧操作中,钢坯目标值为宽34.2~34.8mm,高27~28mm。
9.如权利要求8所述超低碳钢CH1 T冷镦性能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精轧操作中,钢坯目标值为宽28~28.5mm,高22~23m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超低碳钢CH1 T冷镦性能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一号至六号轧机为粗轧轧机,七号至十二号轧机为中轧轧机,十三号和十四号轧机为预精轧轧机,且各轧机按编号顺序依次排列并横竖交替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9203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