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整车对人体电磁辐射的计算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86995.5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67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堃;李世征;王亮;刘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青岛未来网络创新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智测网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29/08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顾云义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车 人体 电磁辐射 计算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整车对人体电磁辐射的计算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计算方法包括:零部件EMC测试、读取零部件的EMI强度数据、建立零部件四维电磁辐射模型、建立整车电气系统四维电磁辐射模型、采集典型环境电磁辐射数据、建立典型环境四维电磁辐射模型、计算车辆对人体的电磁辐射强度。该方案为汽车设计初期对整车的电磁辐射进行有效的计算和电磁兼容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节约了设计成本,提高了研发效率,弥补了整车对人体电磁辐射数值计算方法的技术空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对人体电磁辐射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车对人体电磁辐射的计算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0世纪以来,汽车电子技术飞速发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力电子设备在汽车各系统中的应用急剧增长,汽车内部空间的电磁环境复杂程度、辐射强度也随之增高。相应的,汽车对驾乘人员人体的电磁辐射也日益严重。电磁辐射作用到人体会引起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当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一定数值,就可能引起人体的器官、组织所在的电磁场发生紊乱,进而引起人体的不适,甚至对器官、组织造成损坏。相关研究已经证明,电磁辐射与人的神经性疾病、心血管及人体器官功能异常存在非常高的关联度。
为了保证驾乘人员安全的乘坐环境,汽车研发生产的车型对人体产生的电磁辐射必须严格符合国际和国家标准中对人体所在电磁环境强度的限值要求。但是,在现在的汽车研发生产中,汽车研发机构和制造商仍是通过后验式设计方法对汽车的电磁兼容性进行设计改进,即在制造出样车后进行实车ME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测试的实验的方法来改进汽车的电磁兼容性,这种后验式设计方法发现存在着很大的问题:1、设计已经成型,再次整改可能需要对整个电气系统作出调整;2、如果采用增加电磁屏蔽结构的方法可能会对整车的结构造成影响;3、在汽车设计制造环节中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的浪费。为减少浪费,节约成本,提高研发效率,整车的电磁兼容性应该在汽车设计初期对整车的电磁辐射进行有效的计算和电磁兼容性分析。然而,目前还没有成熟完整的方法可以完成在汽车设计初期对整车的电磁辐射进行有效的计算和电磁兼容性分析。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至少一个目的是提出基于一种整车对人体电磁辐射的计算方法、计算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克服汽车研发制造中无法在汽车设计初期对整车的电磁辐射进行有效的计算和电磁兼容性分析等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整车对人体电磁辐射的计算方法,包括:
S100,对每个待测零部件进行EMC测试,获得预设时间内所述每个待测零部件的不同工作负荷状态下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测试方向上标准距离处的电磁辐射强度,所述待测零部件为具有电磁辐射的汽车电子零部件;
S200,读取所述待测零部件的EMI强度数据,所述EMI强度数据为在所述待测零部件每个所述工作负荷状态、每个所述测试方向组合的情况下,持续所述预设时间的所述待测零部件的电磁辐射强度的动态数据;
S300,根据所述EMI强度数据,建立每个所述待测零部件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的空间三维电磁辐射模型,加入时间维度建立每个所述待测零部件的四维电磁辐射模型;
S400,获取整车参数,建立车身和底盘对电磁辐射的三维电磁阻尼模型,将所述三维电磁阻尼模型和每个所述待测零部件的四维电磁辐射模型耦合,获得整车电气系统四维电磁辐射模型;
S500,获取典型环境中,整车的前后、左右、上方五个平面的采样点的所述预设时间内的环境电磁辐射强度动态数据;
S600,根据所述环境电磁辐射强度动态数据,建立整车的前后、左右、上方五个平面的辐射模型,加入时间维度建立整车在典型环境中的环境四维电磁辐射模型;
S700,根据驾乘人员在整车坐标系中的几何坐标,通过所述整车电气系统四维电磁辐射模型和所述环境四维电磁辐射模型,得到车辆对人体的特定位置点的人体电磁辐射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青岛未来网络创新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智测网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青岛未来网络创新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智测网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69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