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整车对人体电磁辐射的计算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86995.5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67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堃;李世征;王亮;刘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青岛未来网络创新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智测网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29/08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顾云义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车 人体 电磁辐射 计算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1.一种整车对人体电磁辐射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00,对每个待测零部件进行EMC测试,获得预设时间内所述每个待测零部件的不同工作负荷状态下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测试方向上标准距离处的电磁辐射强度,所述待测零部件为具有电磁辐射的汽车电子零部件;
S200,读取所述待测零部件的EMI强度数据,所述EMI强度数据为在所述待测零部件每个所述工作负荷状态、每个所述测试方向组合的情况下,持续所述预设时间的所述待测零部件的电磁辐射强度的动态数据;
S300,根据所述EMI强度数据,建立每个所述待测零部件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的空间三维电磁辐射模型,加入时间维度建立每个所述待测零部件的四维电磁辐射模型;
S400,获取整车参数,建立车身和底盘对电磁辐射的三维电磁阻尼模型,将所述三维电磁阻尼模型和每个所述待测零部件的四维电磁辐射模型耦合,获得整车电气系统四维电磁辐射模型;
S500,获取典型环境中,整车的前后、左右、上方五个平面的采样点的所述预设时间内的环境电磁辐射强度动态数据;
S600,根据所述环境电磁辐射强度动态数据,建立整车的前后、左右、上方五个平面的辐射模型,加入时间维度建立整车在典型环境中的环境四维电磁辐射模型;
S700,根据驾乘人员在整车坐标系中的几何坐标,通过所述整车电气系统四维电磁辐射模型和所述环境四维电磁辐射模型,得到车辆对人体的特定位置点的人体电磁辐射数据;
其中,步骤S500和步骤S600位于步骤S700之前,但与步骤S100-S400并无时序先后关系,步骤S100-S400位于步骤S700之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工作负荷状态包括待机状态、25%负荷状态、50%负荷状态、75%负荷状态、满载工作负荷状态;
每个所述测试方向上标准距离处的电磁辐射强度为在该方向的正前、正前偏左45度、正前偏右45度三个角度上选取距离所述待测零部件标准距离的三个测试位置的测试结果的算术均方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测零部件的所述空间三维电磁辐射模型中,以所述待测零部件几何中心作为第一原点,前向过所述第一原点方向为第一x轴正方向,右向过所述第一原点方向为第一y轴正方向,垂直于第一x轴、第一y轴所在平面向上且过所述第一原点的方向为第一z轴正方向,所述待测零部件的四维电磁辐射模型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S为待测零部件四维电磁辐射强度,Sxt为点在第一x轴分量上,t时刻待测零部件的电磁辐射强度,Syt为点在第一y轴分量上,t时刻的待测零部件的电磁辐射强度,Szt为点在第一z轴分量上,t时刻的待测零部件的电磁辐射强度;
Sxt0为待测零部件在第一x轴方向标准距离处的电磁辐射强度,为待测零部件在第一x轴正方向标准距离处的电磁辐射强度,为待测零部件在第一x轴负方向标准距离处的电磁辐射强度,Syt0为待测零部件在第一y轴方向标准距离处的电磁辐射强度,为待测零部件在第一y轴正方向标准距离处的电磁辐射强度,为待测零部件在第一y轴负方向标准距离处的电磁辐射强度,Szt0为待测零部件在第一z轴方向标准距离处的电磁辐射强度,为待测零部件在第一z轴正方向标准距离处的电磁辐射强度,为待测零部件在第一z轴负方向标准距离处的电磁辐射强度;
TS为电磁辐射传递函数,A0为所述待测零部件在EMC测试对应方向的表面积,λ为所述待测零部件的电磁辐射波形波长,L为辐射计算点与所述待测零部件的第一原点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青岛未来网络创新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智测网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青岛未来网络创新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智测网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699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