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达GLP-1样因子的重组菌及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80373.1 | 申请日: | 2021-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15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义;刘刚;马凤龙;崔晓辰;刘星华;刘毅;李易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华莱康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海华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N15/74 | 分类号: | C12N15/74;C12N15/16;C12N1/21;C12P21/02;A61K38/26;A61K9/00;A61P3/10;A23L33/135;C12R1/01 |
| 代理公司: | 山东三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8 | 代理人: | 肖太升;牛继梅 |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达 glp 因子 重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达GLP‑1样因子的重组菌及应用,属于新型生物药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是通过构建含有GLP‑1样因子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并转化到食品级乳酸菌中,获得可发酵产生GLP‑1样因子的重组乳酸菌。该重组乳酸菌促进β细胞增殖,恢复并促进胰岛素的生物合成与分泌,提高外周组织、受体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型生物药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达GLP-1样因子的重组菌及应用。
背景技术
Ⅱ型糖尿病又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体内的胰岛细胞破坏并不严重,仍然能够产生一定量的胰岛素,但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从而导致胰岛素出现相对不足。传统的理论认为Ⅱ型糖尿病发病和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胰岛功能的进行性衰退,包括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和α细胞胰升糖素不适当的分泌增加造成的胰岛素与胰升糖素比例失调,造成血糖控制的不断恶化,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主要通过作用于血糖代谢的部分环节来降低血糖,并未针对β细胞功能减退进行治疗。因此,研究新的治疗方法从根本上长期控制血糖稳定十分迫切。
GLP-1是一种在食物营养物质刺激下由肠道细胞合成分泌的肠促胰素,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方式作用于胰腺的β细胞促进胰岛素释放及α细胞抑制不适当的胰升糖素分泌,控制血糖水平。同时GLP-1可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和促进其增殖,有助于恢复胰岛细胞的功能,可减缓胃排空和抑制食欲从而控制患者体重,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使其成为最理想的治疗II型糖尿病的药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表达GLP-1样因子的重组菌,通过口服途径促进β细胞增殖,恢复并促进胰岛素的生物合成与分泌,提高外周组织、受体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根本上解决胰岛素缺乏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水平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表达GLP-1样因子的重组表达载体,所述重组表达载体是在表达载体中插入有编码GLP-1样因子的核苷酸序列;
所述编码GLP-1样因子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SEQ ID No:1: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表达载体为pNZ8149。
一种表达GLP-1样因子的重组菌,所述重组菌是由上述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导入到乳酸菌中所得。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乳酸菌为乳酸乳球菌NZ3900。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重组菌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HL19003,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0968。
上述表达GLP-1样因子的重组菌在制备预防和治疗Ⅱ型糖尿病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
上述表达GLP-1样因子的重组菌在制备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细胞增殖功效的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
使用上述重组菌表达GLP-1样因子的方法,步骤为:
(1)将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0968的重组菌株接种到M17培养基,30℃静置培养20h;
(2)取步骤(1)培养后的培养液按3%接种到GM17培养基,30℃恒温静置培养,待OD600nm至0.4,加入Nisin进行诱导表达。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Nisin加入终浓度为30ng/mL;诱导表达2-6h。
一种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细胞增殖功效的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上述方法诱导后的菌液,经离心去除菌体后的上清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华莱康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海华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华莱康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海华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03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