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硒茶树中硒形态测定的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80135.0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4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东;黄慧宇;柏昊;高童;唐子贻;余有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74 |
代理公司: | 西安长和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7 | 代理人: | 黄伟洪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树 形态 测定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有机硒含量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富硒茶树中硒形态测定的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配制KBH4溶液、KI溶液、HCl溶液、混合标准工作溶液;预处理样品,制备样品溶液;使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分析参考条件;对混合标准工作溶液和样品溶液中各硒形态进行定性分析;根据标准曲线对样品溶液色谱图中相应的峰面积进行定量测定。本发明方法可简单快捷地测定富硒茶树组织样品中两种无机硒和三种有机硒形态,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和磷酸氢二铵‑甲酸流动相体系保证硒形态稳定,同时采用Tris‑HCl缓冲液和链霉蛋白酶E超声提取体系,在保证硒形态稳定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提高样品提取率。本发明可以真实反应富硒茶树中硒形态的组成和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硒含量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硒茶树中硒形态测定的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硒是人体必需而又无法自身合成的营养元素,其生物学功能主要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氧化、延缓衰老,保护修复细胞等。茶树是非聚硒植物但具有较强富集硒的能力。不同品种茶树富集硒的能力具有差异,同一品种茶树不同部位的含硒量也有所不同。土壤中有效硒含量是影响茶树含硒量的主要因素,同一品种茶树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茶树鲜叶中的含硒量相差可达18倍。土壤中的硒元素通过茶树吸收集于叶片中,加工而成的茶叶浸泡时所析出的硒元素易被人体吸收,故天然无毒副作用的富硒茶成为当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富硒产品。茶树中硒的形态可分为无机硒和有机硒两大类,其中有机硒化合物有数百种且大多以含蛋白的形式存在,常见的有硒代胱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硒代蛋氨酸3种,而硒代半胱氨酸被证实是人体所必需的第21种氨基酸。硒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和功能不仅取决于其总量,更取决于其化学形态。目前硒的检测国家标准主要有GB5009.93-2017《食品中硒的测定》,但该方法是对食品中总硒含量的测定,不能对硒的形态进行分析,从而也无法正确的了解和评价富硒茶树中各硒形态的组成及含量。本发明建立了以含链霉蛋白酶E的Tris-HCl溶液为提取试剂,超声水浴为提取方法,样品溶液经液相色谱分离后用原子荧光光度仪(AFS)测定的方法,从而对富硒茶树不同组织样品中的硒形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该方法可为分析茶树硒吸收积累能力,茶树中硒的转运和赋存形态以及富硒茶树品种选育提出重要的技术参考。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目前硒的检测方法是对食品中总硒含量的测定,不能对硒的形态进行分析。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硒元素在不同样品中的赋存形态不同,有的以蛋白结合态为主,有的与糖类结合,这就意味着对不同样品的提取方法会有差异,很难形成统一的适用于所有样品的提取方法。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补充和丰富有机硒含量测试技术领域。现有常用的硒形态检测方法是根据“一种硒的测定方法”(专利号:201310658482.5)改编的,具体是通过测定样品中总硒和无机硒的含量,然后利用差减法得到样品中有机硒的含量,这种方法无法准确评价富硒茶树中各硒形态的组成及含量。在“一种富硒酵母中硒蛋氨酸的测定方法”(专利号:201110177717.X)中,利用酶等化学试剂对酵母中的硒蛋氨酸进行分离提取,用HPLC-FLD法测定硒蛋氨酸的含量,但只能够检测一种有机硒的含量。另外现有硒形态检测方法主要针对真菌、水样等,而茶树作为多糖多酚类植物相较于其他植物和易水解样品的检测更复杂,已有的这些方法对茶树并不适用。当前,随着富硒茶产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对健康营养的不断追求,建立一种完善的、简捷的、准确的、适用于茶树的硒形态检测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硒茶树中硒形态测定的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富硒茶树中硒形态测定方法,所述富硒茶树中硒形态测定方法包括:
配制KBH4液、KI溶液、HCl溶液、混合标准工作溶液;
预处理样品,制备样品溶液;
使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分析参考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801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子水生成装置及生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教育用协同办公一体化智能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