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酿酒酵母2-苯乙醇产量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175200.0 申请日: 2021-02-07
公开(公告)号: CN112980868A 公开(公告)日: 2021-06-18
发明(设计)人: 朱廷恒;徐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工业大学绍兴研究院
主分类号: C12N15/81 分类号: C12N15/81;C12N15/55;C12N15/113;C12N1/19;C12P7/22;C12R1/865
代理公司: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代理人: 沈渊琪
地址: 312000 浙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提高 酿酒 酵母 乙醇 产量 方法
【说明书】:

一种提高酿酒酵母2‑苯乙醇产量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另一方面提供了利用该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提高酿酒酵母2‑苯乙醇产量的方法。本申请能够对产2‑PE的酿酒酵母乙酰基转移酶(ATF1基因)催化的分支途径进行敲除,抑制2‑PE进一步转化为苯乙酰乙酯,提高了2‑PE产量,又降低了副产物进而提高后续分离2‑PE的纯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酿酒酵母2-苯乙醇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2-苯乙醇(2-PE)是一种具有玫瑰花香味的芳香剂醇,存在很多植物以及玫瑰花的植物精油中,其它含有天然2-苯乙醇的产品是一些涉及发酵的食品,像酒类和奶酪等。2-PE由于其含有独特的香味而倍受到人们的追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作为食品、药品、烟草、日化用品、化妆品等的添加剂。2-PE还可以用作生产其衍生物的底物,如另一种有价值的风味化合物苯乙酸乙酯。

目前在工业上生产2-PE的方法以天然法和化学合成法为主。其中化学合成法不仅底物有毒,且产物中总会含有难以去除的副产品,因此很难受到广泛的应用,食品行业尤为突出,致使人们更加倾向于使用天然的香精化合物。天然法生产2-PE分为从植物或天然基质中直接提取法以及微生物转化法,前者由于原料供应不足以及提取步骤繁琐且效率低,无法满足工业生产,因此天然2-PE的生产主要聚焦在了微生物转化上。

在目前已知可以产生2-PE的微生物中,主要包括酵母、真菌、大肠杆菌等。酿酒酵母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安全模式微生物,并且由于其容量、坚韧性、生物安全性高且利于操作,因此作为2-PE生产研究最广泛的菌种。

基因工程是目前研究代谢途径的主要工具之一,其中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近些年来快速发展,与传统的基因工程技术相比,具有编辑效率高,周期短,操作简单以及能够同时对多个基因进行编辑等优点,已经应用于微生物代谢工程改造,在酿酒酵母中受到广泛的应用。

酿酒酵母中产2-PE的代谢途径包括两条,一是由葡萄糖开始的莽草酸从头合成途径,二是由L-苯丙氨酸(L-Phe)经过生物转化生成2-PE的艾氏途径,前者产量很低,主要以艾氏途径作为主。在艾氏途径中, L-苯丙氨酸在转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苯丙酮酸,再由苯丙酮酸脱羧酶催化脱去了一个羧基形成苯乙醛,苯乙醛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产生2-PE。

2-PE的合成的艾氏途径中存在两条分支途径,一是苯乙醛可以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为苯乙酸,二是产物2-PE可以在乙酰基转移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2-苯乙酰乙酯。因此,利用代谢工程原理和基因工程技术,切断分支途径是减少物质和能量分流,提高目标产物2-PE的菌株改造策略。乙醛脱氢酶产生的分支途径的切断已经有研究报道,Kim等人通过在酿酒酵母W303敲除ALD3、ALD2,以83mg/L L-Phe作为底物,最终2-PE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约35%[ Kim, B., B.R. Cho, and J.S. Hahn,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for the production of 2-phenylethanol via Ehrlichpathway. Biotechnol Bioeng, 2014. 111(1): p. 115-24.]。

但是,乙酰基转移酶催化的分支途径尚未有相关报道。2-PE的合成后可以在乙酰基转移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2-苯乙酰乙酯,降低了2-PE产量,同时增加了副产物。因此,如果抑制苯乙酰乙酯的产生既可以提高2-PE积累又降低了副产物,一举两得。酿酒酵母乙酰基转移酶主要由ATF1基因编码,本申请就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产2-PE的产生菌酿酒酵母的ATF1基因进行敲除,从而达到上述目的。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绍兴研究院,未经浙江工业大学绍兴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52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