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屏蔽区的非对称碳化硅UMOSFET器件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74578.9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8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施广彦;秋琪;李昀佶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天润半导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06;H01L29/16;H01L29/423;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王牌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西小口路66号中关村东升科技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屏蔽 对称 碳化硅 umosfet 器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带屏蔽区的非对称碳化硅U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二金属,所述第二金属作为漏电极;
一N+衬底,所述N+衬底一面连接至所述第二金属;
一N-外延层,所述N+衬底另一面连接至所述N-外延层;
一第一P+注入区,所述第一P+注入区形状为L形,所述第一P+注入区连接所述N-外延层;
一第二P+注入区,所述第二P+注入区形状为L形,所述第二P+注入区连接所述N-外延层;
一第一P-阱区,所述第一P-阱区连接至所述第二P+注入区以及N-外延层;
一第一N+注入区,所述第一N+注入区连接至所述第一P-阱区;
一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分别连接所述N-外延层、第一P+注入区、第一P-阱区以及第一N+注入区;
一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分别连接所述第二P+注入区、第一P-阱区以及第一N+注入区;
一栅介质层,覆盖所述第一沟槽侧面和槽底上表面;
一栅极,覆盖所述栅介质层上表面且填充所述第一沟槽;
一第一金属,所述第一金属覆盖第一N+注入区上表面设定位置、第一N+注入区侧表面、第一P-阱区侧表面和第二P+注入区上表面以形成欧姆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屏蔽区的非对称碳化硅U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深度在1μm~3μm,宽度0.5μm~2μm;所述第二沟槽深度在1μm~3μm,宽度0.5μm~2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屏蔽区的非对称碳化硅U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注入区深度在1.5μm~3μm,宽度0.8μm~2μm;所述第二P+注入区深度在2μm~3μm,宽度1μm~2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屏蔽区的非对称碳化硅U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阱区深度在0.3μm~1.0μm,宽度0.3μm~1μm;所述第一N+注入区深度在0.1μm~0.5μm,宽度0.3μm~1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屏蔽区的非对称碳化硅U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注入区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沟槽的深度,所述第二P+注入区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沟槽的深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屏蔽区的非对称碳化硅U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P-阱区的深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屏蔽区的非对称碳化硅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注入区左侧和第一沟槽右侧的间距在0.5μm~0.7μ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屏蔽区的非对称碳化硅U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注入区右侧和第一沟槽左侧的间距在0.1μm~0.3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天润半导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泰科天润半导体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457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镜头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组装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