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牌车辆归档和查询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74570.2 | 申请日: | 2021-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7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 发明(设计)人: | 何晓罡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卓视智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6/11 | 分类号: | G06F16/11;G06F16/58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陈胜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归档 查询 方法 装置 系统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无牌车辆归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一无牌车辆的过车数据,其中,所述过车数据包括第一捕获图像数据、时间数据和位置数据;
对所述第一捕获图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第一结构化信息和第一特征向量,并将所述第一结构化信息和所述第一特征向量记录为过车信息P1;还包括:基于所述第一结构化信息和所述第一特征向量生成二维码图像,将所述二维码图像存储于图片服务器,并将所述二维码图像的ID存储于过车信息表P;所述第一结构化信息包括车辆品牌、车辆子品牌、车辆类型、车牌颜色、车辆内饰以及车灯形状信息;利用QRCode技术根据第一结构化信息及第一特征向量生成一张二维码图像,二维码图像上传于图片服务器,其ID存储于过车信息表P;归档时,每条过车信息P1均对应一张二维码图像,该二维码图像用于展示及系统间的交互,便于对无牌车辆的标签化描述及用户操作;同一无牌车辆可对应多条过车信息P1,进而同一无牌车辆可对应多张二维码图像;
将过车信息P1与归档样本表S中所有样本信息进行匹配;
所述归档样本表S存储有无牌车辆的样本信息,所述样本信息包含与档案原图匹配相似度最高的至少一个结构化信息和特征向量;
若匹配成功,则获取与过车信息P1匹配相似度最高的样本信息S1对应的档案车辆Al,将过车信息P1与档案车辆A1的第一关联记录存储于归档关联表R;匹配相似度由特征向量之间欧式距离的值确定;
将所述样本信息S1作为所述无牌车辆的档案原图;
若匹配不成功,则将过车信息P1作为新的样本信息存储于归档样本表S,并将该无牌车辆的过车数据和过车信息P1作为新的归档信息存储于归档信息表A;归档样本表S中存储同一无牌车辆的多条样本信息,每条样本信息分别对应某个场景,其中,场景是指抓拍时间与地点;
在所述获取与过车信息P1匹配相似度最高的样本信息S1对应的档案车辆A1后,还包括:
获取该档案车辆A1对应的其他样本信息与样本信息S1的匹配相似度M2;
将过车信息P1与样本信息S1的匹配相似度M1与匹配相似度M2进行排序,若匹配相似度M1位于前N位中的任意一位,则将过车信息P1作为新的样本信息存储于归档样本表S;
若将过车信息P1增加到归档样本表S后,该档案车辆Al的样本信息数量超过N,则删除最后一位样本信息;
当所述归档样本表S中的样本信息的记录时间达到有效期时,样本信息会被删除;
在匹配成功后,还包括:
生成该无牌车辆的第一虚拟号牌,将所述第一虚拟号牌存储于归档信息表A中,并将过车信息P1与第一虚拟号牌的第二关联记录存储于归档关联表R;按照所属区域+随机字母+过车信息P1的MD5字符的前6位生成一个第一虚拟号牌。
2.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牌车辆归档方法的无牌车辆查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一无牌车辆的查询数据,其中,所述查询数据为二维码图像或者第二捕获图像数据;
对所述查询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第二结构化信息和第二特征向量,并将所述第二结构化信息和所述第二特征向量记录为特征信息P2;
基于所述特征信息P2判断所述查询数据是否为已记录数据;
若是,则基于所述特征信息P2查询该无牌车辆的归档信息和关联记录集合;
若否,则将所述特征信息P2与归档样本表S中所有样本信息进行匹配;
若匹配成功,则基于与所述特征信息P2匹配相似度最高的样本信息S2查询该无牌车辆的归档信息和关联记录集合;
若匹配不成功,则提示查询失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卓视智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卓视智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457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人发快速高效漂浅工艺
- 下一篇:一种小断面高温合金钢棒材的生产工艺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