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及保护区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73656.3 | 申请日: | 2021-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52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韩旭;高民富;樊济浩;张亚彬;陈亚;武浩;王博文;张占仓;秦学波;巩亚定;张昂昂;康龙洁;郭利霞;白银镜;岳会婷;闫文政;薛新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24 | 分类号: | G01B11/24;G06T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崔璐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轨道交通 隧道 结构 保护区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及保护区的控制方法,建立勘测点位的三维立体模型;将控制保护区三维立体模型内点数据集叠加构成三维立体地质模型;将隧道结构内表面点集叠加构成三维立体隧道结构模型;形成由点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及控制保护区三维立体模型;初次建模后,隧道结构出现变化,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局部进行扫描,替换既有数据集,形成新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及控制保护区三维立体模型,实现数据更新。本发明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及保护区的控制方法,为管理人员、巡检人员、维保人员、安全评估人员等提供一种直观、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检测周期短,更新及时,可供随时调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维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及保护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及控制保护区的安全是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保证群众出行的重要基础,目前该项工作存在以下问题:隧道结构病害、隧道结构检测、隧道周围地质等数据未能进行有效融合,调用较为困难;隧道结构病害存在量大、零散、分类复杂等问题,病害文字描述较为客观,未到现场实地查勘很难形成具体形象;此外,病害类型、所处位置很难用文字准确描述;隧道结构检测数据周期长、数据量大,无法直观展现隧道结构连续变化情况;隧道结构病害维护处置信息化水平不高,维护措施、维护后效果无法直观显示;隧道结构病害修复、事故抢险很难有时间对结构周围地质查勘,而施工过程中资料调取时间较长,无法满足快速响应需求;保护区范围内施工重复进行地质查勘,地质查勘单位素质不一、能力不一,对隧道结构存在重大危险,深圳等地均出现因地质查勘打穿的情况;同时,外部工程影响较大时,施工前需对影响区域隧道结构现状进行调查,但因运营时间限制及轨行区安全管理要求,耗时较长,且很难搜集全面、准确的历史数据,对于安全评估准确率来说有着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及保护区的控制方法,为管理人员、巡检人员、维保人员、安全评估人员等提供一种直观、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检测周期短,更新及时,可供随时调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及保护区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中线L中,根据测量基准点,形成隧道结构中线点集(x中,y中,h中),x代表经度,y代表纬度,h代表高程;
S2.根据隧道结构中线L中、隧道洞径D、管片厚度L厚,确定隧道结构外边线L外,L外与L中之间平面距离为(0.5D+L厚);
S3.根据隧道结构外边线、控制保护距离S,确定控制保护区边线L控,L控与L外之间平面距离为S;
S4.根据测量基准点,形成控制保护区边线平面坐标点集(x控,y控),x代表经度,y代表纬度;
S5.由L控、L中及L中两端垂直线形成控制保护区平面图,根据控制需求,在该平面区域设置勘测点位,形成勘测点位平面坐标点集(x测,y测),x代表经度,y代表纬度;对每个勘测点位进行勘测,得出不同高程下的地质条件,进而形成勘测点位数据集(x测,y测,h测,C测),x代表经度,y代表纬度,h代表高程,C测值代表不同地质信息及颜色代表,同一勘测点位一段高程内C测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36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