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及保护区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73656.3 | 申请日: | 2021-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52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韩旭;高民富;樊济浩;张亚彬;陈亚;武浩;王博文;张占仓;秦学波;巩亚定;张昂昂;康龙洁;郭利霞;白银镜;岳会婷;闫文政;薛新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24 | 分类号: | G01B11/24;G06T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崔璐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轨道交通 隧道 结构 保护区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及保护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中线L中,根据测量基准点,形成隧道结构中线点集(x中,y中,h中),x代表经度,y代表纬度,h代表高程;
S2.根据隧道结构中线L中、隧道洞径D、管片厚度L厚,确定隧道结构外边线L外,L外与L中之间平面距离为(0.5D+L厚);
S3.根据隧道结构外边线、控制保护距离S,确定控制保护区边线L控,L控与L外之间平面距离为S;
S4.根据测量基准点,形成控制保护区边线平面坐标点集(x控,y控),x代表经度,y代表纬度;
S5.由L控、L中及L中两端垂直线形成控制保护区平面图,根据控制需求,在该控制保护区平面图区域设置勘测点位,形成勘测点位平面坐标点集(x测,y测),x代表经度,y代表纬度;对每个勘测点位进行勘测,得出不同高程下的地质条件,进而形成勘测点位数据集(x测,y测,h测,C测),x代表经度,y代表纬度,h代表高程,C测值代表不同地质信息及颜色代表,同一勘测点位一段高程内C测相等;
S6.根据勘测点位数据集(x测,y测,h测,C测),建立勘测点位的三维立体模型;
S7.对相同C测构成的线段上端点间用平滑曲线进行连接;
S8.对相同C测构成的线段下端点间用平滑曲线进行连接;
S9.由相同C测端点间连接构成的多面体内的所有点C测相同;
S10.根据x测,y测,h测,确认三维立体模型种各多面体内点集坐标、高程,结合步骤S9形成控制保护区三维立体模型内点数据集(x控,y控,h控,C控),C控值代表(x控,y控,h控)点的地质信息及颜色代表,将点数据集叠加构成三维立体地质模型;
S11.根据隧道结构中线点集(x中,y中,h中),在三维立体地质模型中确定隧道结构中线L中位置,并以L中为轴线,垂直于轴线对三维立体地质模型进行剖面提取,形成地质剖面点数据集(x剖,y剖,h剖,C剖),C剖值代表(x剖,y剖,h剖)点的地质信息及颜色代表;
S12.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隧道结构内表面,形成隧道结构内表面点集(x内,y内,h内,B),x代表经度,y代表纬度,h代表高程,B代表编号、病害及变形信息,将点集叠加构成三维立体隧道结构模型;
S13.根据隧道结构中线点集(x中,y中,h中),在三维立体隧道结构模型中确定隧道结构中线L中位置,并以L中为轴线,垂直于轴线对三维立体隧道结构模型进行剖面提取,形成隧道结构剖面点集(x剖,y剖,h剖);
S14.将相同隧道结构中线点处提取的地质剖面点数据集、隧道结构剖面点集进行叠加,形成带有隧道结构内轮廓的剖面图,并根据管片厚度L厚,在剖面图上内轮廓外形成外轮廓,内外轮廓间距离为L厚;
S15.对剖面内外轮廓间点清除C剖值,赋予C管,C管值代表管片材质及颜色;对剖面内轮廓间点清除C剖值,赋予C空,C空值代表隧道内空间的材质及颜色;
S16.将经过步骤S15赋值后隧道结构内轮廓的剖面图内点数据集(x,y,h,C,B)进行叠加,形成由点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及控制保护区三维立体模型;
S17.初次建模后,隧道结构出现变化,重复进行步骤S12至步骤S16,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局部进行扫描,替换步骤S16中点数据集,形成新的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及控制保护区三维立体模型,实现数据更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7365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