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碰撞缓解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67633.1 | 申请日: | 2021-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9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匡锐;黄雄栋;刘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W30/08 | 分类号: | B60W30/08;B60W30/09;B60W50/14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何家富 |
| 地址: | 361021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碰撞 缓解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碰撞缓解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主控制模块、环境感知模块、定位与通信模块、车辆运动控制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环境感知模块用于对其视距范围内的目标进行跟踪探测输出环境信息;定位与通信模块用于车车通信获取车车通信信息;主控制模块通过CAN总线与其他模块通信;通过以环境信息、车车通信信息为判断条件的危险目标判定规则,判断车辆碰撞风险,通过车辆主动制动控制规避或减轻碰撞危害,同时通过人机交互模块提醒驾驶员注意危险。本发明可以有效提升前方碰撞危险目标识别的准确率,实现视距内和视距外碰撞缓解,有效降低碰撞事故的发生率,从而提升客车驾乘人员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防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碰撞缓解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碰撞缓解系统是驾驶辅助系统领域目前以及未来的重要技术之一。成熟的碰撞缓解系统可有效减少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在事故发生时有效降低碰撞危害,有效提升驾乘人员安全度。现阶段,地图定位、车车通信、摄像头传感器、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车辆线控制动等技术均已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可为碰撞缓解系统的危险目标识别技术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受限于单一技术的缺陷,已有的大多数单独以传感器或通信方式实现危险目标识别的技术方案,存在无法覆盖绝大多数危险场景的问题。例如:单独使用摄像头识别目标的方案,存在受不良天气条件影响较大、远距离检测性能较低等缺点;单独使用毫米波雷达识别目标的方案,存在易受非车辆交通参与对象和路面金属物干扰的缺点;单独使用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融合探测技术,虽然克服了单独使用其中一种传感器的缺点,但是对于一些视距外的碰撞缓解场景无法有效预防,此类场景包括交叉路口、曲率较大且有植物遮挡视线的弯道等;单独使用车载通信定位技术存在易受通信信号状况影响的缺点。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碰撞缓解系统及方法,可通过多技术融合,实现碰撞缓解,有效提升客车驾乘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碰撞缓解系统,包括主控制模块、环境感知模块、定位与通信模块、车辆运动控制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
所述环境感知模块用于对其视距范围内的目标进行跟踪探测输出环境信息;所述环境信息包括:自车与前车的距离、自车与前车的相对速度;
所述定位与通信模块用于车车通信获取车车通信信息;所述车车通信信息包括:自车和前车的定位位置、行进方向和行进速度;
所述车辆运动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主控制模块下发的制动减速度指令;
所述人机交互模块用于进行人机交互,提醒驾驶员注意危险;
所述主控制模块通过CAN总线与所述环境感知模块、所述定位与通信模块、所述车辆运动控制模块和所述人机交互模块通信;以所述环境信息、所述车车通信信息为危险目标判定规则的判断条件,判断车辆碰撞风险,通过车辆主动制动控制规避或减轻碰撞危害,同时通过所述人机交互模块提醒驾驶员注意危险。
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系统,融合环境信息和车车通信信息作为危险目标判定规则的判断条件,以实现视距内和视距外的碰撞缓解,可有效提升客车驾乘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环境感知模块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融合控制器,所述摄像头通过图像识别探测出前方一定范围内的车辆目标,所述毫米波雷达通过毫米波反射定位探测出前方一定范围内的车辆目标,所述融合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摄像头和所述毫米波雷达的探测目标数据,通过综合计算分析得出碰撞危险目标数据并将此数据传输给主控器模块。
技术效果:
通过对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探测目标数据的综合计算分析,可以有效提升前方碰撞危险目标识别的准确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76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