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体静压轴承承载特性的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60735.0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4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孙付仲;王康;仝志伟;洪荣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3/04 | 分类号: | G01M13/04;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姜晓钰 |
地址: | 2118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静压 轴承 承载 特性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静压轴承承载特性的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包括供油模块、载荷模块、模拟静压轴承模块、静压轴承油膜压力测量模块、下止推轴承位移测量模块和液压油流量计算模块,供油模块通过恒压力供油方式为载荷模块和模拟静压轴承模块供油;载荷模块对模拟静压轴承模块施加外力;模拟静压轴承模块通过下止推轴承和上止推轴承配合以模拟静压轴承结构;静压轴承油膜压力测量模块测试静压轴承油膜压力;下止推轴承位移测量模块测量下止推轴承上浮或者下沉的位移量;液压油流量计算模块连接上止推轴承,用以计算液压油流量,本发明公开的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能够方便快捷地检测出液体静压轴承的承载特性且方法和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型重载液体静压支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压力液体静压轴承承载特性的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液体静压回转工作台采用液体静压推力轴承作为支承,在流体动力润滑作用下,通过液体静压转台上下导轨间润滑油膜将轴向载荷按照转动部件——液体静压转台——固定部件——工作台底座的顺序进行传递。液体静压转台内静压轴承是利用专门的供油装置,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液压油送入轴承油腔,在轴承油腔内形成具有一定压力的液压油层将主轴浮起,并利用静压油腔之间的压力差承受外载荷。
目前,国内重载液体静压转台的生产技术水平较国外还有一定差距,高端设备及其核心部件依赖进口,成本较高且采购渠道匮乏,而国产大型重载液体静压转台的性能受负载的变化影响较大、运行平稳性不高且加工精度不高,亟需一种能够对大型重载液体静压转台承载特性进行检测的检测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液体静压轴承承载特性的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填补了现有市场上液体静压转台承载特性检测系统的空白,能够方便快捷地检测出液体静压轴承的承载特性且系统结构和检测方法简单易于实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一方面公开一种液体静压轴承承载特性的检测系统,包括供油模块、载荷模块、模拟静压轴承模块、静压轴承油膜压力测量模块、下止推轴承位移测量模块和液压油流量计算模块,其中,供油模块用以通过恒压力供油方式为载荷模块和模拟静压轴承模块供油,所述供油模块连接有液压缸抗震压力表和轴承油腔抗震压力表,用以实时监控所述供油模块的供油油压;载荷模块用以对模拟静压轴承模块施加外力;所述模拟静压轴承模块包括下止推轴承和上止推轴承,且所述下止推轴承尺寸小于上止推轴承,所述上止推轴承内设置有凹槽,所述下止推轴承放置于所述上止推轴承内的凹槽内,所述下止推轴承上端设置有进油口,与所述供油模块连接,所述下止推轴承连接有轴承油腔压力抗震压力表;静压轴承油膜压力测量模块用以测试静压轴承油膜压力;下止推轴承位移测量模块用以测量下止推轴承上浮或者下沉的位移量;所述液压油流量计算模块连接所述模拟静压轴承模块中的上止推轴承,用以计算液压油流量。
进一步地,液体静压轴承承载特性的检测系统还包括工作台支架,所述载荷模块固定安装于所述工作台支架的顶板朝向底板的一侧,所述模拟静压轴承模块固定安装于所述工作台支架的底板上,所述工作台支架的一侧板上还设置有悬臂。
进一步地,所述载荷模块包括液压缸和球头副,其中,所述液压缸固定于工作台支架的顶板朝向底板的一侧,用以为载荷模块提供动力,以向所述模拟静压轴承模块施加外力;所述球头副固定于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用以通过所述液压缸提供的动力,向所述模拟静压轴承模块施加外力。
进一步地,所述静压轴承油膜压力测量模块包括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设置于液压缸的输出端,用以测量所述载荷模块对所述模拟静压轴承模块所施加的力。
进一步地,所述下止推轴承位移测量模块包括电涡流传感器和数显位移测量仪,其中,所述电涡流传感器的末端与所述悬臂固定连接,且不与所述下止推轴承接触,用以测量下止推轴承上浮或者下沉的位移量;数显位移测量仪用以显示下止推轴承上浮或者下沉的位移量。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油流量计算模块包括储油缸,所述储油缸连接所述上止推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607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合成革用水性改性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