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微硅粉为Si源制备石墨基Si@C负极材料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59087.7 | 申请日: | 2021-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8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 发明(设计)人: | 盛婉婷;郭玉忠;李昆儒;李朕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583;H01M4/62;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昆明同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214 | 代理人: | 王远同 |
| 地址: | 650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硅粉 si 制备 石墨 负极 材料 方法 | ||
1.一种以微硅粉为Si源制备石墨基Si@C负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微硅粉的预处理:将微硅粉进行焙烧后,分散于酸蚀溶液中,水浴加热至60-90℃,搅拌1-5小时后抽滤、水洗、干燥得预处理样品;
(2)球磨混料及镁热还原HCl酸蚀:按硅粉与镁粉质量比为1:(0.8-1)的比例将预处理微硅粉与镁粉通过球磨混合,经自然干燥后置于密封的石墨坩埚内,转移到Ar气氛的管式炉中,进行镁热还原反应,所得产物经1-2mol/L的HCl酸洗、去离子水离心、干燥后即为多孔晶硅;
(3)碳包覆:按Si与多巴胺的质量比为1:2的比例将所得多孔晶体Si粒子与多巴胺先后倒进Tris缓冲溶液中进行搅拌混合,当溶液由咖啡色变为墨色后,去离子水离心、干燥,将样品在Ar气氛的管式炉中碳化,随炉冷却至室温,所得样品即为Si@C核壳结构复合体;多巴胺的加入质量为4-6g/L;
(4)将所制Si@C复合体与石墨、粘接剂均匀混合成浆料,涂布、辊压后裁片,组装成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以微硅粉为Si源制备石墨基Si@C负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焙烧条件是在马弗炉中以2-3℃/min,升温至600-700℃,保温4-10h;酸蚀液选用HCl溶液,浓度为2-5mol/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以微硅粉为Si源制备石墨基Si@C负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镁粉的粒径为5-1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以微硅粉为Si源制备石墨基Si@C负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球磨参数是:转速100-300rmp,球料质量比为(5-10):1,介质正戊烷,球磨时间24-48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以微硅粉为Si源制备石墨基Si@C负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镁热还原反应的参数为:按2-3℃/min的升温速率从室温升温至300℃,再以1-2℃/min的升温速率从300℃升温至700℃,于700℃保温5-10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以微硅粉为Si源制备石墨基Si@C负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碳化条件为:以1-3℃/min 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00℃,于400℃保温2h;再以4-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于800℃保温3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以微硅粉为Si源制备石墨基Si@C负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ris缓冲溶液的配制过程为:将0.02mol/L的HCl溶液与0.02mol/L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配置成0.01mol/L的Tris缓冲溶液,PH值为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908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心定位装置、触发装置以及电动卷笔刀
- 下一篇:一种电动卷笔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