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业化建造地下车站结构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52768.0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1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波;吴天;陈波;邹家驹;孙伟;邹光炯;韩阁;贾本万;陈婷婷;孙伊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单轨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05 |
代理公司: | 重庆棱镜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2 | 代理人: | 李兴寰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业化 建造 地下 车站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工业化建造地下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现浇底板(1)、预制侧墙(2)、第一U形横梁(3)、第二U形横梁(4)、冠梁(5)、第一纵梁(6)、第二纵向反梁(7)、预制立柱(8)、纵向锚索(101)、第一横向锚索(102)和第二横向锚索(103);所述现浇底板(1)顶面两侧设有车站外墙体,所述车站外墙体由多个所述预制侧墙(2)依次拼接而成;相对的两个所述预制侧墙(2)之间连接有所述第一U形横梁(3)和所述第二U形横梁(4),所述第一U形横梁(3)与预制侧墙(2)腰部连接以构成车站中板支撑结构,所述第二U形横梁(4)与冠梁(5)连接以构成车站顶板支撑结构;所述冠梁(5)位于所述车站外墙体顶端;所述现浇底板(1)顶面还设有多个预制立柱(8),多个所述预制立柱(8)沿车站纵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预制立柱(8)之间设有第一纵梁(6)和第二纵向反梁(7),所述第一纵梁(6)与第一U形横梁(3)连接,所述第二纵向反梁(7)与第二U形横梁(4)连接;
所述纵向锚索(101)同时贯穿位于车站同一侧的全部预制侧墙(2),所述纵向锚索(101)两端分别锚固在两车站外墙体外侧,以便于将所述位于车站同一侧的全部预制侧墙(2)压紧;所述第一横向锚索(102)同时贯穿相对的两个预制侧墙(2)及连接于该两个预制侧墙(2)之间的第一U形横梁(3),所述第一横向锚索(102)两端分别锚固在两所述预制侧墙(2)外侧,以便于将所述相对的两个预制侧墙(2)及连接于该两个预制侧墙(2)之间的第一U形横梁(3)压紧;所述第二横向锚索(103)同时贯穿两冠梁(5)和连接于两冠梁(5)之间的第二U形横梁(4),所述第二横向锚索(103)两端分别锚固在两冠梁(5)外侧,以便于将所述两冠梁(5)和连接于两冠梁(5)之间的第二U形横梁(4)压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化建造地下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侧墙(2)腰部朝向第一U形横梁(3)一侧设有第一牛腿(21),所述预制侧墙(2)顶部朝向第二U形横梁(4)一侧设有第二牛腿(22),所述第一U形横梁(3)支撑在第一牛腿(21)顶面,所述第二U形横梁(4)同时支撑在第二牛腿(22)顶面及预制侧墙(2)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化建造地下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侧墙(2)两侧设有开口槽(25),相邻两个预制侧墙(2)的开口槽(25)合围形成注浆腔,所述注浆腔内填充有膨胀混凝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化建造地下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横梁(3)侧壁设有第一通孔(33),所述第一纵梁(6)的钢筋骨架包括多根第一主筋,至少一根所述第一主筋贯穿所述第一通孔(33);所述第二U形横梁(4)侧壁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纵向反梁(7)的钢筋骨架包括多根第二主筋,至少一根所述第二主筋贯穿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主筋和所述第二主筋均为柔性钢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化建造地下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横梁(3)和第二U形横梁(4)顶面均设有连接钢筋(32),所述第一U形横梁(3)及第二U形横梁(4)顶面均铺设有折叠板(9),所述折叠板(9)顶面铺设有现浇钢筋混凝土层,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内部钢筋笼与所述连接钢筋(32)相互搭接,形成整体钢筋骨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化建造地下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侧墙(2)内设有空腔(24),所述现浇底板(1)顶面设有第一预留钢筋,所述第一预留钢筋延伸至空腔(24)内部;所述预制侧墙(2)底部内壁设有注浆孔(27),所述注浆孔(27)与空腔(24)连通,以用于向所述空腔(24)内注入后灌注混凝土,所述后灌注混凝土高度低于注浆孔(27)下缘以便于所述空腔(24)内积液经注浆孔(27)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单轨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单轨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276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牌自动压模系统
- 下一篇:防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