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辅助驾驶功能的换电式电动汽车换电系统及换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50333.2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7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智慧交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80 | 分类号: | B60L53/80 |
代理公司: | 无锡风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61 | 代理人: | 李国伟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辅助 驾驶 功能 换电式 电动汽车 系统 方法 | ||
1.带有辅助驾驶功能的换电式电动汽车换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换电平台,每个所述换电平台对应一种汽车型号,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导轨,两所述导轨设置有限制车辆行驶轨迹的“凵”形槽,两所述导轨间的距离与相应型号汽车车轮间距离一致,两所述导轨均设置有高于地面的换电区段;每个换电平台设置至少两个与汽车型号对应的换电装置(65),所述换电装置(65)装载且更换满/亏电池,位于两所述换电区段间统一、固定位置;电池设置在电池箱(1)内,汽车底盘(6)上设置有容纳电池箱(1)的电池腔(11),通过锁紧装置将电池箱(1)固定在汽车底盘(6)上;两所述导轨上方设置有往复运动的辅助供电装置(64),所述辅助供电装置(64)给汽车上的辅助控制系统、用电设备供电且随汽车同速移动;两所述换电区段均设置有锁停装置,所述锁停装置包括分别由第一电机、第二电机驱动升降的第一挡板(62)、第二挡板(63),第一挡板(62)、第二挡板(63)均沿行驶方向对称设置在两所述导轨上;同一导轨,第一挡板(62)与汽车前轮相抵,第二挡板(63)与汽车后轮相抵;同一导轨上且位于第一挡板(62)、第二挡板(63)之间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61),第一挡板(62)上且与车轮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
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一锁紧机构(2),所述第一锁紧机构(2)包括活动设置在电池箱(1)上表面的多个第一凸块(21),多个所述第一凸块(21)为水平面朝上的半球体,所述电池腔(11)顶部设置有与第一凸块(21)相对应、开口朝下的第一凹槽(23),第一凹槽(23)的半径略大于第一凸块(21)半径;
所述第一凹槽(23)下端设置有垫块(24),所述垫块(24)具有弹性且为圆环状,其内圆周半径小于第一凸块(21)半径,外圆周半径大于第一凸块(21)半径,外圆周端固定嵌入汽车底盘(6)内,内圆周端位于第一凹槽(23)内;
所述第一凹槽(23)内顶部设置有电磁铁(22),第一凸块(21)上表面设置有对应于电磁铁(22)的磁块,电磁铁(22)通电后与磁铁间产生排斥力,驱使电池箱(1)向下运动使第一凸块(21)脱离第一凹槽(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辅助驾驶功能的换电式电动汽车换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二锁紧机构,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电池箱(1)一侧壁上的“”形槽,正对“”形槽的电池腔(11)侧壁上设置有与“”形槽对应的第二凹槽(31),第二凹槽(31)内固设有第一压缩弹簧(32),第一压缩弹簧(32)另一端固设有第一楔形块(33),第一楔形块(33)远离第一压缩弹簧(32)的一端为“”形的楔形端,第一压缩弹簧(32)驱使第一楔形块(33)的楔形端与“”形槽卡合;所述电池箱上设置“”形槽的侧壁的上端还设置有“/”形的第一楔形面;
或/且,所述电池箱其它侧壁上设置有“”形槽,正对“”形槽的电池腔侧壁上设置有与“”形槽对应的第二凹槽(31),第二凹槽(31)内固设有第一压缩弹簧(32),第一压缩弹簧(32)另一端固设有第二楔形块,第二楔形块远离第一压缩弹簧(32)的一端为“”形的楔形端,第一压缩弹簧(32)驱使第二楔形块的楔形端与“”形槽卡合;所述电池箱上设置“”形槽的侧壁的上端还设置有“\”形的第二楔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辅助驾驶功能的换电式电动汽车换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形块(33)、第二楔形块设置有容纳限位块(35)的容纳槽(34),所述限位块(35)通过伸缩杆与容纳槽(34)底部连接,所述伸缩杆空心且内部固定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39),第二压缩弹簧(39)驱动伸缩杆伸开;
所述第二凹槽(31)内设置有与限位块(35)相对应的限位槽(36),所述限位槽(36)内正对电池箱(1)且靠近第一压缩弹簧(32)的侧壁为圆心角小于90°的劣弧面,所述限位块(35)上正对电池箱(1)且靠近第一压缩弹簧(32)的侧壁为圆心角小于90°的劣弧面,限位块(35)侧壁劣弧面的半径小于限位槽(36)侧壁劣弧面的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智慧交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省智慧交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033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