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菌剂的制备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146365.5 | 申请日: | 2021-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10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 发明(设计)人: | 洒荣波;宋枚枚;许乐;王子强;张爽;邢倩;刘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5;A01P3/00;A01P1/00;A01P21/00;C05G3/60;C12R1/01 |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薛鹏喜 |
| 地址: | 271016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多粘类 芽孢 杆菌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DS‑R5及其菌剂的制备和应用,该菌株已于2021年1月4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生物保藏号为:CCTCC M 2021005。本发明提供的菌株对多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引起根腐病的腐皮镰刀菌、立枯丝核菌等具有极强的拮抗效果。该菌株既可以增加土壤营养元素,又可以改善丹参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从而干扰病原菌对丹参根部的浸染,起到防病促生的双重功效。同时,以该菌株为活性成分的微生物肥料成本低、肥效高、无污染,是丹参根腐病防治中经常使用的化肥、农药的最佳替代品;对于开发新的中药丹参资源、降低丹参真菌病害、提高丹参产量具有指导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菌剂的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为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以根入药,具有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烦等功效,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丹参是栽培面积较大的药材之一,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由于种植生态环境中生物群落多样性差、丰富度低,病虫害优势种群突出,常常发生严重的病虫害,影响到丹参植株的生长发育,导致药材产量下降,品质变劣。
丹参根腐病属于典型的真菌传染性病害,病原菌孢子可在土壤中潜伏,且潜伏期较长,难以根治,成为第二年的初始侵染源。丹参根腐病是由腐皮镰刀菌(Fusariumsolani)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近年来传播蔓延较快,染病后的丹参植株长势衰弱,严重时地上部枯死,根的木质部完全腐烂成黑褐色,产量显著降低,其外观性状和品质均不符合药用要求。对丹参根腐病的防治,目前主要采用化学农药防治,但防效甚微;而利用有益微生物菌剂防治丹参真菌病害是解决中药材土传病害的最佳选择。
植物内生细菌是指能定殖在健康植物组织内,并与植物建立了和谐联合关系的一类微生物。内生细菌常分泌一些活性物质来促进植物生长和抵制病虫害。细菌具有生长速度快、容易成活等特点,从植物中分离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细菌用于防治植物病害具有重要意义。对药用植物而言,由于其内生菌与其“协同进化”的关系,决定了某些内生菌具有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生物活性物质的能力。为了开发新的中药丹参资源、降低丹参真菌病害、提高丹参产量,需要一种内生细菌制成的丹参根腐病防治专用微生物肥料,既可以增加土壤营养元素,又可以改善丹参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从而干扰病原菌对丹参根部的浸染,起到防病促生的双重功效。同时,由于微生物肥料成本低、肥效高、无污染,因此是丹参根腐病防治中经常使用的化肥、农药的最佳替代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及其菌剂的制备和应用。本发明对山东省泰安市某丹参种植基地的丹参植株进行了内生细菌的分离、纯化、培养,以丹参根腐病病原菌腐皮镰刀菌为靶标菌,分离到一株对腐皮镰刀菌有较强抑菌效果的细菌DS-R5,以此内生细菌制成的丹参根腐病防治专用微生物肥料,既可以增加土壤营养元素,又可以改善丹参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从而干扰病原菌对丹参根部的浸染,起到防病促生的双重功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株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DS-R5,其生物保藏号为:CCTCC NO:M 2021005。
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单位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2021年1月4日。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微生物菌剂,以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DS-R5为活性成分。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菌剂为液体微生物菌剂或固体微生物菌剂。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上述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未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63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