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高分辨质谱技术鉴别食品中中药材成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5285.8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3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江丰;吴婉琴;王会霞;张莉;范小龙;陈冉;刘国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G01N30/86;G01N30/7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盛大文 |
地址: | 43007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辨 技术 鉴别 食品 中药材 成分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高分辨质谱技术鉴别食品中中药材成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不同中药材中筛选各自的特征组分,获得不同中药材对应的特征组分清单;将不同中药材分别采用醇溶剂提取,得到各自的提取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所得提取液,建立不同中药材对应的特征组分的质谱数据库;将待测食品采用醇溶剂提取,采用相同的液质条件检测所得提取液,并在所得质谱数据库中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鉴别待测食品中的中药材成分。本发明提供的鉴别方法,可以实现无标准品情况下中药材的定性筛查,具有高通量、准确、简便、快捷的特点,解决了食品中非法添加中药材难以识别和确证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高分辨质谱技术鉴别食品中中药材成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食品中违法添加中药材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或显性的危害,就中药材的性质而言,中药材都有功能主治、适用人群、用法用量,具有与食品完全不同的功效和服用禁忌。但是,一些食品生产企业受利益的驱动,只顾中药材功效而忽视其毒性和副作用,在所谓的“食疗”、“养生”等食品中违法添加中药材,例如:含有“生地”的炖鸭煲调料包、含有“党参”、“木香”、“白术”的茶叶、含有“女贞子”和“淫羊藿”的椰园海宝(干制水产品)、含有“红豆杉”和“金樱子”的配制酒、含有“杜仲”和“淫羊藿”的饮料等。
在打击向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中药材的行为过程中,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只能通过查看产品配料表和到企业现场巡查等最传统的方式来判断食品中是否违法添加中药材,但往往会因生产企业不如实标注配料表或生产现场对非法添加的中药材原料进行隐藏等情况,形成监管盲区。因此,食品中非法添加中药材的鉴别工作在技术手段上面临巨大的挑战。
目前中药材非法添加鉴别手段,主要有薄层鉴别、中药材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鉴定、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等方法,但是这些手段都是对中药材原料的真伪鉴别,对食品中违法添加中药材的识别和鉴别,从本质上可追溯为鉴定其违法添加中药材的化学成分,而由于食品原料的多样性、食品基质和加工工艺的复杂性、加入的中药材品种未知性等原因,导致所添加的中药材在食品中可能与中药材原料中的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发生了变化,因而以上几种鉴别方法不适用于食品中违法添加中药材的鉴别。
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和分辨率高、多组分同时测定的优点,在分离分析复杂食品基质中的内源性组分和外来添加物中具有显著优势,大大提升了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适用性,甚至无需对照品,即可通过高精度的谱图信息解析产品的特征组分。虽然,现在也存在中药材中部分组分的质谱库,但其所含化合物数量少,且化合物未与中药材进行关联,难以实现对食品中中药材的快速鉴别。
本发明根据上述情况,建立“中药材-特征组分”对应清单,构建了食品中易非法添加的70种中药材中434种特征组分高分辨质谱库,开发出一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信息的食品中中药材鉴别方法,解决了食品中非法添加中药材难以识别和确证的难题,为打击食品中非法添加中药材违法行为提供技术方法和依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高分辨质谱技术鉴别食品中中药材成分的方法,通过建立“中药材-特征组分”对应清单,构建了食品中易非法添加的70种中药材中434种特征组分高分辨质谱库,开发出一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信息的食品中中药材鉴别方法,解决了食品中非法添加中药材难以识别和确证的难题,为打击食品中非法添加中药材违法行为提供技术方法和依据。
具体来说,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高分辨质谱技术鉴别食品中中药材成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从不同中药材中筛选各自的特征组分,获得不同中药材对应的特征组分清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未经湖北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52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