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牛骨胶原蛋白肽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2515.5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4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朝辉 |
主分类号: | C07K14/78 | 分类号: | C07K14/78;C12P21/06;C07K1/34;C07K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43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牛 骨胶原 蛋白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胶原蛋白肽领域,一种牛骨胶原蛋白肽及其生产方法,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前处理;(2)原料纯化;(3)乙酸溶液震摇浸提;(4)一次酶解;(5)二次酶解;(6)活性碳过滤;(7)无机纳滤陶瓷膜过滤;(8)浓缩;(9)喷雾干燥。本发明充分利用牛类加工副产物牛骨制备胶原蛋白肽,成本低廉,胶原提取率大于85%;制备的牦牛骨胶原蛋白寡肽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纯度大于90%,分子量小于1000Da,无异味;本发明将牛骨制备成骨粉后,利用NaOH溶液、正己烷溶液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浓缩溶液纯化可以将牛骨泥中的非胶原物质、脂肪和钙质基本分离去除,制备的活性肽产品不粘结,基本不含脂肪、胆固醇等杂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胶原蛋白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牛骨胶原蛋白肽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胶原蛋白富含人体需要的甘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等氨基酸。胶原蛋白是一种高分子功能性蛋白质,它是皮肤的主要组成部分,占皮肤真皮层80%的比重,它在皮肤中构成了一张细密的弹力网,牢固锁住水分,支撑着皮肤。胶原蛋白是由三条肽链拧成的螺旋纤维状蛋白质,也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广泛分布于结缔组织、皮肤、骨骼、内脏细胞间质及肌腔、韧带、巩膜等部位,大约占人体总蛋白质的30%以上,它富含人体需要的脯氨酸、羟脯氨酸等胶原蛋白特征氨基酸,是人体细胞特别是肌肤细胞外基质中重要组成部分。胶原蛋白是大分子蛋白质,其分子量在300,000Da以上,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
胶原蛋白肽是胶原蛋白水解的产物,为介于氨基酸和大分子蛋白质之间的物质,两个或以上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若干个肽键从而组成一个肽,多个肽进行多级折叠就组成一个蛋白质分子。肽是精准的蛋白质片段,其分子只有纳米大小。现代研究表明,肽较蛋白质而言,更易于消化吸收、能迅速给机体提供能量、无蛋白质变性、低过敏性、良好的水溶性等特点,并具有多重生物活性功能。其中,从牛骨中提取的胶原蛋白肽经酶解后所得到的牛骨胶原蛋白肽在增加骨密度、预防与治疗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抑制血管紧张 素转化酶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活性、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等多方面具有特别的功能作用。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1510556199.0)公开了一种牛骨胶原蛋白肽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蛋白肽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牛骨先后采用两次破碎、二次复煮、高温蒸煮和超滤膜浓缩技术并结合特定的复合酶制剂,解决现有生产工艺制备牛骨胶原蛋白肽提取率低下,易褐变,能耗大,生产周期长的问题。方法:一、筛选;二、一次破碎;三、二次破碎;四、清洗;五、高温提取;六、二次复煮;七、过滤分离;八、液液分离;九、酶解;十、杀菌灭酶;十一、固液分离;十二、超滤膜浓缩,十三、喷雾干燥;十四、包装,即得到牛骨胶原蛋白肽。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1710823158.2)公开了牛骨胶原蛋白肽提取方法。包含如下步骤,一、破骨;二、上料清洗;三、上料蒸煮、排汤;四、水解过滤;五、浓缩;六、干燥喷粉。上述的方法获得的牛骨胶原蛋白肽提取率不够,而且小分子活性多肽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安全、易于操作、成本低、生产的产品纯度高的牛骨胶原蛋白肽及其生产方法,以充分利用牛类加工的副产物,变废为宝,开发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牛骨胶原蛋白肽。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牛骨胶原蛋白肽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前处理:将牛骨先除去骨头上的杂质,再利用碎骨机粉碎至2~3cm的骨块,之后将经过粉碎后的牛骨清洗干净,粉碎至5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朝辉,未经王朝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25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接式加载调整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船舶甲板用清洗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