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过闸技术的轨道交通延迟判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1075.1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7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樊喜丽;古慧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赛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10 | 分类号: | G07C9/10;E01F13/06;B61B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 |
地址: | 201914 上海市崇明***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技术 轨道交通 延迟 判断 方法 | ||
1.一种基于过闸技术的轨道交通延迟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实时获取和记录所有乘客的入闸信息和出闸信息,形成大数据,其中,所述入闸信息包括入闸时刻T1、入闸站点、入闸闸机编号,所述出闸信息包括出闸时刻T2、出闸站点及出闸闸机编号;
步骤S2:从大数据中,对于每个站点间的路段选取乘坐站数最少的乘客,并从中选出自入闸时刻至出闸时刻的时间即站内总时间T3最短的一个乘客,将对应入闸信息和出闸信息作为判别信息,根据其入闸站点和出闸站点获取该乘客乘坐的乘坐路段及行驶方向;
步骤S3:根据判别信息中的入闸闸机编号和出闸闸机编号,获取预先估测到的从入闸闸机到入闸站点的站台的距离L1和从出闸站点的站台到出闸闸机的距离L2;
步骤S4:根据距离L1和L2计算该乘客的自入闸闸机步行到入闸站点的站台的进站步行时间T4和自出闸站点的站台步行到出闸闸机出站步行时间T5;
步骤S5:根据预先获取的地铁时刻表和乘客到达站台的时刻(T1+T4),求得该乘客在站台等候车的时间T6;
步骤S6:根据其入闸站点和出闸站点获取该乘客乘坐的地铁线路、乘坐路段,计算该乘客乘坐地铁的站数n;
步骤S7:计算从该乘客入闸站点到出闸站点的地铁实际行驶时间T9=T3-T4-T5-T6-T7,式中,T7为地铁在所有入闸站点停留的总时长;
步骤S8:设定误差范围并将地铁实际行驶时间T9与预先获取的对应站点的标准行驶时间T10进行比较,并判断时间差(T9-T10)是否落入误差范围内,若是,则判定地铁在对应的行驶方向和乘坐路段处未发生延迟;若否,则判定地铁在对应的行驶方向和乘坐路段处因故发生延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过闸技术的轨道交通延迟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基于乘客信息和/或人流量计算并修正该乘客的进站步行时间T4和出站步行时间T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过闸技术的轨道交通延迟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还实时获取和记录所有乘客的乘客信息;在步骤S2中,将选出的乘客对应的乘客信息也作为判别信息;所述乘客信息包括相对应的乘客编号和个人信息,所述乘客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和/或身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过闸技术的轨道交通延迟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公式
T4=L1/(B×R1×R2)和T5= L2/(B×R1×R3)
计算T4和T5,式中,B为步行速度,R1为基于个人信息的乘客特征修正值,R2为基于人流量的进站拥挤程度修正值,R3为基于人流量的出站拥挤程度修正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过闸技术的轨道交通延迟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历史大数据中选取乘坐站数最少的所有乘客的乘客信息、入闸信息和出闸信息,则这些乘客各自的历史进出站步行时间的总和为:T4'+T5'=T2'-T1'-T10,式中T2'-T1'为这些乘客的历史站内总时间,然后根据需要计算的修正值对该历史进出站步行时间的总和(T4'+T5')进行分类,并计算每个类别的平均值,根据平均值的差异计算确定基于乘客个人信息的乘客特征修正值R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过闸技术的轨道交通延迟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人流量的进站拥挤程度修正值R2和出站拥挤程度修正值R3设定为与地铁站乘客流量密度呈反比,所述地铁站乘客流量密度=地铁站每分钟进站人数/通道面积,其中,每分钟进站人数通过当前的该地铁站的所有入闸信息得到,而所述通道面积根据实际情况估算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过闸技术的轨道交通延迟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根据地铁官方发布的地铁到达该站点的时刻表以及该班次地铁到达该站点后停车的时间,判断乘客到达站台的时刻(T1+T4)是否落入任一班次地铁到达该入闸站点的时刻后停留的时间范围内,若是,则认为T6=0,若否,则选取该乘客到达站台的时刻(T1+T4)之后且与该时刻(T1+T4)最接近的地铁到达该站点的时刻作为该乘客上车的时刻T11,并通过计算公式T6=T11-(T1+T4)求得该乘客在站台等候车的时间T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过闸技术的轨道交通延迟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中,利用公式
计算地铁在所有入闸站点停留的总时长T7,式中,T8i为预先获取的地铁在途径站点中第i站停留的时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赛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赛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107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