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丁三醇含量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0056.7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6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翁樑;郭丽丽;金益曼;张少珍;彭方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未名海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34;G01N30/36;G01N30/74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张帅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丁三醇 含量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药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丁三醇含量的检测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氨丁三醇的检测方法,通过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进行检测,能够将检测样品中其他物质与tris有效分离,检测时能获得较好的色谱效果,对于检测样品无需做前处理,检测过程也不需要添加其他物质,简单快捷,缩短了检测时间,方法易操作,检测灵敏度高,且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可准确检测出样品中tris含量,满足FDA要求药物中Tris的最大残留量得不高于100ppm(0.1mg/mL)的检测要求,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丁三醇含量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氨丁三醇(英文简称Tris),又名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血酸胺,是一种有机物,化学式为C4H11NO3,白色结晶颗粒。可作为碱性药物,用于急性呼吸性、代谢性酸血症,用于酸中毒的纠正,且不会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增加。Tris可作为生物缓冲剂,Tris缓冲液不仅被广泛用作核酸和蛋白质的溶剂,也是蛋白质电泳缓冲液的主要成分。此外,Tris还是制备表面活性剂、硫化促进剂和一些药物的中间物。但是Tris是一种弱碱,常用作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的生物缓冲体系。Tris可引起低血糖、低血压、恶心、呕吐,亦可抑制呼吸,甚至使呼吸停止。过量摄入或肾功能不全时可引起碱血症。
由于许多药物制备过程中会使用Tris-HCl缓冲溶液,为确定生产过程中Tris的去除效果,需对纯化前后样液进行检测,FDA要求药物中Tris的最大残留量得不高于100ppm(0.1mg/mL)。目前,《中国药典(2020版)》中对于Tris检测方法为:取本品约0.25g,精密称定,加水80ml溶解后,加甲基红指示液2~3滴,用盐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即得。每1ml盐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2.11mg的C4H11NO3。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Tris原料含量时,由于主药和其他辅料的干扰,可能导致测定结果与厂家的处方量差异较大,测定结果不准确。并且由于生物制品中含有大量的羧基、氨基和阴阳离子,制品中的Tris无法通过滴定的方法进行定量检测。
另外,经检索可知,“HPLC测定碘佛醇注射液中的氨丁三醇”张勉等,华西药学杂志,2012,27(6):722~723中公开了对碘佛醇注射液中的Tris的检测方法:磷酸二氢铵缓冲液为流动相,以示差折光检测器作为检测器,可检测出碘佛醇注射液中的Tris。但其检测灵敏度低,检测限高无法满足现有的检验需求。
因此,亟待建立一种对于药物中氨丁三醇含量残留的新的检测方法,能够得到的检测限低于0.1mg/mL,提高现有技术中对于氨丁三醇检测的灵敏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丁三醇含量的检测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氨丁三醇含量的检测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进行检测,得到的检测限为检测限14.5ppm,定量限为49.6ppm,并且检测方法简便易操作,检测灵敏度高,结果稳定重复性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氨丁三醇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蒸发光散射法进行检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Tris对照品适量,用超纯水溶解,摇匀,分别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对照品溶液,备用;
(2)供试样品溶液的配制:
量取供试样品适量,经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待测;
(3)进样检测:对步骤(1)和步骤(2)的对照品溶液和供试样品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蒸发光散射法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未名海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未经中山未名海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00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