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浅基础古建筑的智能抗震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36726.8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9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黎祥;张以红;郑宏利;庞拓;方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六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五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08 | 分类号: | E02D31/08;E02D17/02;E02D27/12;E02D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李彦孚 |
地址: | 1015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础 古建筑 智能 抗震 装置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浅基础古建筑的智能抗震装置,包括土地(1)、地基基础(10)和古建筑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地(1)表面开挖有基坑(2),所述基坑(2)内壁等距设有桩基(3),多个桩基(3)顶部一体浇筑有地基边梁(4),所述地基边梁(4)顶部等距固定有可进行升降的第一防震机构(5),所述基坑(2)内壁一体成型有井形基础(6),所述井形基础(6)表面等距固定有第二防震机构(7),所述第一防震机构(5)和第二防震机构(7)顶部均固定有框架(8),所述框架(8)内壁一体成型有井格梁(9),所述框架(8)顶部固定有地基基础(10),且地基基础(10)顶部固定有古建筑体(11);
所述第一防震机构(5)包括第一底座(51)、第一安装座(52)、第一橡胶座(53)、第二底座(54)、第二橡胶座(55)、液压缸(56)、顶升块(57)、通孔(58)和矫正机构(59),所述地基边梁(4)顶部等距固定有第一底座(51),所述第一底座(51)顶部固定有第一安装座(52),所述第一安装座(52)顶部等距固定有第一橡胶座(53),所述第一底座(51)上方设有第二底座(54),且第二底座(54)与框架(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座(54)底部等距固定有第二橡胶座(55),且第一橡胶座(53)和第二橡胶座(55)相配合,所述第一安装座(52)中部镶嵌固定有液压缸(56),所述液压缸(56)的顶部固定有顶升块(57),所述第二底座(54)中部开设有通孔(58),且顶升块(57)穿过通孔(58),所述第一安装座(52)顶部固定有矫正机构(59);所述第二防震机构(7)包括第三底座(71)、第二安装座(72)、第三橡胶座(73)、第四底座(74)和第四橡胶座(75),所述井形基础(6)上表面对称固定有第三底座(71),且第三底座(71)与井格梁(9)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底座(71)顶部固定有第二安装座(72),所述第二安装座(72)顶部等距固定有第三橡胶座(73),所述第三底座(71)上方设有第四底座(74),所述第四底座(74)底部等距固定有第四橡胶座(75),且第三橡胶座(73)和第四橡胶座(75)相配合;所述矫正机构(59)包括固定壳(591)、转轴(592)、齿轮(593)、齿条(594)和编码器(595),所述第一安装座(52)上表面固定有固定壳(591),所述固定壳(591)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轴(592),所述转轴(592)中部固定有齿轮(593),所述第二底座(54)底部固定有齿条(594),且齿轮(593)与齿条(594)啮合连接,所述固定壳(591)一侧固定有编码器(595),所述编码器(595)的输入端与转轴(59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基础古建筑的智能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座(53)和第三橡胶座(73)顶部均呈弧形凹陷设置,所述第二橡胶座(55)和第四橡胶座(75)底部均呈弧形凸起设置,所述第一橡胶座(53)顶部与第二橡胶座(55)底部啮合,所述第三橡胶座(73)顶部与第四橡胶座(75)底部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基础古建筑的智能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54)和第四底座(74)底部均固定有限位围挡(12),且限位围挡(12)内壁分别与第一安装座(52)和第二安装座(7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底座(51)和第三底座(71)上表面均固定有橡胶圈(13),且橡胶圈(13)与限位围挡(12)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基础古建筑的智能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边梁(4)外侧浇筑有挡土围挡(14),且框架(8)外侧与挡土围挡(14)内壁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基础古建筑的智能抗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座(53)、第二橡胶座(55)、第三橡胶座(73)、第四橡胶座(75)和橡胶圈(13)由多层橡胶片和钢板镶嵌、粘合而成。
6.权利要求4所述的浅基础古建筑的智能抗震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1)、古建筑建设在地面上,在对古建筑地基加装防震时,先将古建筑体(11)底部的地基基础(10)周围的土地(1)挖出,而地基底部的泥土不挖;
2)、在挖出的基坑(2)内打入桩基(3),并在桩基(3)顶部浇筑地基边梁(4),地基边梁(4)则位于地基基础(10)外围下方;
3)、在地基基础(10)下方的泥土放入井格梁(9),并在井格梁(9)外侧浇筑框架(8);
4)、然后再地基边梁(4)上等距固定第一防震机构(5),并使得第一防震机构(5)上的液压缸(56)和顶升块(57)对框架(8)进行顶升,将古建筑体(11)和地基基础(10)托起;
5)、人们将地基基础(10)底部的泥土挖出,形成基坑(2),然后在基坑(2)内部浇筑井形基础(6);
6)、然后将第二防震机构(7)固定在井形基础(6)表面,并通过液压缸(56)下降,使得框架(8)压在第一防震机构(5)上,而井格梁(9)压在第二防震机构(7)上,可起到减震的作用;
7)、在地基边梁(4)外侧浇筑挡土围挡(14),然后在基坑(2)内回填泥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六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五邑大学,未经中铁十六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五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672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