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提高全成型服装夹位强度的编织方法及其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34545.1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2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沈卫国;叶明安;水根妹;倪森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24 | 分类号: | D04B1/24;D04B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兴知捷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38 | 代理人: | 周文停 |
地址: | 3145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提高 成型 服装 强度 编织 方法 及其 加固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全成型服装夹位强度的编织方法及其加固结构,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或一对以上针床的横机,在进行交叉编织加固前,将袖子区域拓展若干个针位并与身片区域进行编织,使得袖子和身片通过线圈编织进行连接加固,提升其受力强度。该编织方法突破了传统产品工艺方法的局限性,巧妙的结合了现有技术的夹位结构的加固结构,从而提高了夹位结构的强度,完全克服了较细较滑或者强度较小的纱线的夹位强度无法满足服装的穿着需求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用于提高全成型服装夹位强度的编织方法及其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人体胳膊活动位移较大的原因,服装夹位的受力拉扯较大,因此对夹位强度的要求较高。为此,传统拼接服饰会采用强度较大的材料或者拼接方式来实现,而全成型横机服装由于受其工艺方法的局限性,一般采用连接加固的方式。如图2所示,传统全成型横机服装夹下有固定的加固程序,通过袖子和大身的拼合后进行交叉编织的加固,通过大量产品采用后发现,对于较细较滑或者强度较小的纱线,采用该方法的夹位强度无法满足服装的穿着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夹位连接强度的用于提高全成型服装夹位强度的编织方法,该编织方法在全成型一体成型的同时,在袖子和身片连接加固前,通过连接编织的方法,改变其连接加固的方式,使得编织的产品更加耐用适穿。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提高全成型服装夹位强度的编织方法,使用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在前后方向彼此相对的前后一对或一对以上针床的横机,在进行交叉编织加固前,将袖子区域拓展若干个针位并与身片区域进行编织,使得袖子和身片通过线圈编织进行连接加固,提升其受力强度。
作为优选,在进行交叉编织加固前,将袖子区域拓展2个针位并与身片区域进行编织,使得袖子和身片通过线圈编织进行连接加固,然后进行交叉编织加固。
进一步的,纱嘴A为编织左袖纱嘴,纱嘴B为编织身片纱嘴,步骤如下,
步骤1:左袖线圈通过编织移针的方式使得左袖线圈与大身线圈中间没有空余针位后,纱嘴A右行编织左袖区域后下针床线圈和身片区域最左侧后下针床2个针位线圈;
纱嘴A左行编织身片区域最左侧前下针床2个针位线圈,再右行编织身片区域最左侧前下针床2个针位线圈,同时在身片区域前下针床最左侧往右第3针位进行集圈;
纱嘴A左行编织身片区域最左侧后下针床2个针位线圈,再右行编织身片区域最左侧后下针床2个针位线圈,同时在身片区域后下针床最左侧往右第3针位进行集圈;
纱嘴A左行编织左袖区域前下针床线圈和身片区域最左侧前下针床2个针位线圈;
步骤2:将左袖编织区域前后针床线圈分别向右移2针与身片编织区域最左侧线圈重合;
以上步骤起到编织连接加固作用;
步骤3:左行回踢纱嘴B,再右行纱嘴B编织身片区域后下针床针位线圈;
步骤4:左行编织纱嘴A编织左袖编织区域后下针床针位线圈,再左行回踢纱嘴A;
来回交叉编织纱嘴A,起到交叉加固作用;
步骤5:纱嘴B左行编织身片区域前下针床线圈和左袖区域最右侧前下针床2个针位线圈;
纱嘴A右行编织夹位加固区域后下针床奇数针位和前下针床偶数针位线圈;
右行回踢纱嘴B,再左行编织左袖编织区域前下针床剩余针位线圈;
步骤6:将左袖编织区域前下针床除夹位加固区域之外线圈翻至后上针床;
纱嘴A左行编织夹位加固区域后下针床偶数针位和前下针床奇数针位线圈,同时将纱嘴A带至左袖编织区域左侧边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45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