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中支撑改制的防摔倒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3074.2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2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淑林 |
主分类号: | B62H1/12 | 分类号: | B62H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北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改制 摔倒 装置 | ||
一种由中支撑改制的防摔倒装置,结构由共用后轮刹车把,另设的一条牵引线,新增的牵引线固定架和改制后的中支撑配套相连组成;在后轮刹车把的外侧分别连接牵引臂和另一段鼓头定位板,在电动车的底梁下面连固定架,在另一段鼓头定位板、固定架之间连接牵引线,牵引线通过三角绳和中支撑相连后与共用后轮刹车把形成联动机构,后轮急刹时,由共用后轮刹车把带动牵引臂通过牵引线、三角绳拉动中支撑向下做旋转后形成倾斜,中支撑的向下倾斜使得设置在中支撑下面的两个脚轮同步接地,接地的两个脚轮对车体急刹时的平衡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技术领域
一种由中支撑改制的防摔倒装置,属于两轮电动车、摩托车技术改进的配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是从事多年电动车、摩托车修理工作的个体户,平时也经常骑两轮的电动车、摩托车;发现现有的两轮电动车、摩托车在行驶速度超过25公里后如果后轮急刹车(因为此时前轮是不能够进行刹车的,很容易造成车辆翻车的更大事故),很容易出现后轮横向打滑造成车身左右摆动的不稳现象,且车速越快,造成车身扭屁股的摆动现象越严重,给正常的骑车出行带来了容易摔倒的事故隐患;特别是送外卖的小哥,摔伤的事故屡见不鲜;对此,我认为需要采用技术手段克服这种缺陷,由此产生了创新的灵感(动机),特提出一种由中支撑改制的防摔倒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由中支撑改制的防摔倒装置,以此消除现有技术中的两轮电动车、摩托车在急刹车时所带来的容易摔倒的事故隐患;
本装置的结构由共用后轮刹车把,另设的一条牵引线,新增的牵引线固定架和改制后的中支撑配套相连组成;
共用后轮刹车把是由在用的后轮刹车把改制而成的(因为使后轮刹车把有了两种作用,所以叫共用刹车把),该共用后轮刹车把改制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上述在用后轮刹车把的外侧连接一段牵引臂(即摇臂),牵引臂采用钢板做成,牵引臂和在用钢制的后轮刹车把焊接相连成一体,焊接后的牵引臂和在用后轮刹车把在同一平面上;在牵引臂的外端(靠近车把的一侧为内)设有与刹车线的线绳端头相连的卡接槽,该卡接槽的结构用于牵引臂和另设的一条牵引线中的线绳的接头一端连接使用;牵引臂的长度能够满足在操作后轮急刹车时(捏紧刹车把时)牵引中支撑中的两个脚轮着地,以此克服电动车在后轮急刹时造成车身扭屁股的摆动现象;
在已有固定后轮刹车线鼓头一端的鼓头定位板上再连接另一段鼓头定位板,另一段鼓头定位板由上述鼓头定位板经切割(去掉固定在车把上的环形套部分,长度不够再增加长度)改制而成;另一段鼓头定位板和已有的固定后轮刹车线鼓头一端的鼓头定位板焊接相连成一体;焊接后的另一段鼓头定位板的长度与牵引臂(摇臂)的长度相配套,另一段鼓头定位板用于固定另设的一条牵引线的一端鼓头使用;这样,车把上的刹车把的改制特征就形成了(即车把上的改制特征就做好了);
下面是对电动车的车体进行改制,改制部分为:在电动车的底梁下面新增一块鼓头定位板,即固定架,固定架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后轮刹车中的下固定定位板改制而成,改制好的固定架的板体做成直角梯形,固定架和车体的中部大梁垂直焊接相连成一体;固定架供安装固定另设的一条牵引线的下端使用;这样,电动车的车体所涉及的改制特征就形成了(就做好了);
下面是安装另设的一条牵引线:另设的一条牵引线选用该车配套使用的刹车线(前后刹车线均可供改制后使用,只要长度够长就行了),将牵引线顺着后轮刹车线的一段路径敷设在车体上,牵引线的两端外皮管的鼓头(两端的鼓头形状不同)分别和另一段鼓头定位板、固定架安装相连成一体;牵引线外皮管内的线绳的两端则分别和牵引臂中的卡接槽、三角绳的中部固接相连成一体;这样,一条另设的牵引线的改制特征就形成了;即另设的一条牵引线的安装过程就完成了;
下面是对中支撑的改制:共有两处改动,其一是对于中支撑的底端的改制,将中支撑的两个底腿的底部各截去一截(图中为了对比,只画出了一个脚轮),在截去的端面下分别安装脚轮,脚轮的脚轮架和中支撑的两个底腿的底部分别焊接相连成一体;焊接脚轮后的中支撑的两个底腿的长度等于没有截去之前的底腿长度;以此保证中支撑原有的使用功能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淑林,未经刘淑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30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