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中支撑改制的防摔倒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3074.2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2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淑林 |
主分类号: | B62H1/12 | 分类号: | B62H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北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改制 摔倒 装置 | ||
1.一种由中支撑改制的防摔倒装置,用于消除现有技术中的两轮电动车、摩托车在急刹车时所带来的容易摔倒的事故隐患;其特征在于:
本装置的结构由共用后轮刹车把(2),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新增的牵引线固定架(4)和改制后的中支撑(1)配套相连组成;
共用后轮刹车把(2)是由在用的后轮刹车把(5)改制而成的,该共用后轮刹车把(2)改制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上述在用后轮刹车把(5)的外侧连接一段牵引臂(6),牵引臂(6)采用钢板做成,牵引臂(6)和在用钢制的后轮刹车把(5)焊接相连成一体,焊接后的牵引臂(6)和在用后轮刹车把(5)在同一平面上;在牵引臂(6)的外端设有与刹车线的线绳(17)的端头相连的卡接槽(7),该卡接槽(7)的结构用于牵引臂(6)和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中的线绳(17)中的接头一端连接使用;牵引臂(6)的长度能够满足在操作后轮急刹车时牵引中支撑(1)中的两个脚轮(8)着地,以此克服电动车在后轮急刹时造成车身扭屁股的摆动现象;
在已有固定后轮刹车线鼓头一端的鼓头定位板上再连接另一段鼓头定位板(9),另一段鼓头定位板(9)由上述鼓头定位板经切割改制而成;另一段鼓头定位板(9)和已有的固定后轮刹车线鼓头一端的鼓头定位板焊接相连成一体;焊接后的另一段鼓头定位板(9)的长度与牵引臂(6)的长度相配套,另一段鼓头定位板(9)用于固定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的一端鼓头(10)使用;这样,车把上的刹车把的改制特征就做好了;
下面是对电动车的车体进行改制,改制部分为:在电动车的底梁下面新增一块鼓头定位板,即固定架(4),固定架(4)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后轮刹车中的下固定定位板改制而成,改制好的固定架(4)的板体做成直角梯形,固定架(4)和车体的中部大梁垂直焊接相连成一体;固定架(4)供安装固定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的下端使用;这样,电动车的车体所涉及的改制特征就做好了;
下面是安装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选用该车配套使用的刹车线,将牵引线(3)顺着后轮刹车线的一段路径敷设在车体上,牵引线(3)的两端外皮管的鼓头分别和另一段鼓头定位板(9)、固定架(4)安装相连成一体;牵引线(3)外皮管内的线绳(17)的两端则分别和牵引臂(6)中的卡接槽(7)、三角绳(12)的中部固接相连成一体;这样,一条另设的牵引线(3)的改制安装过程就完成了;
下面是对中支撑(1)的改制:共有两处改动,其一是对于中支撑(1)的底端的改制,将中支撑(1)的两个底腿(13)的底部各截去一截,在截去的端面下分别安装脚轮(8),脚轮(8)的脚轮架(14)和中支撑(1)中的两个底腿(13)的底部分别焊接相连成一体;焊接脚轮(8)后的中支撑(1)的两个底腿(13)的长度等于没有截去之前的底腿长度;以此保证中支撑(1)原有的使用功能不变;
在中支撑(1)的两条底腿(13)下面分别安装的脚轮(8),选用的是轮轴式结构的脚轮,在两个脚轮架(14)的内侧各设有一个阻尼器(15),脚轮(8)的轮轴一端插入到阻尼器(15)的轴孔后相连成一体,阻尼器(15)的外壳和脚轮架(14)固定相连成一体;以此使脚轮(8)和阻尼器(15)安装相连成一体;安装好的阻尼器(15)用于控制脚轮(8)的灵活转动并为脚轮(8)的转动制造阻力;以此防止中支撑(1)在支起车体停车时脚轮(8)因为地势不平而产生溜车现象;并在脚轮(8)刹车着地时产生与地面的摩擦阻力,脚轮(8)在刹车时维持车身平衡的同时也帮助提高了刹车的制动效果;
其二是对于中支撑(1)的两个底腿(13)进行改制: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中支撑(1)的两条底腿(13)上分别对称的钻有一个通孔(16),通孔(16)位于底腿(13)的长度的中部位置之上;通孔(16)用于穿入三角绳(12),并实现与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的线绳(17)连接;这样,在改制后的中支撑91中就新增了脚轮(8)、阻尼器(15)、通孔(16)的结构特征,中支撑(1)的改制就完成了;
下面是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与中支撑(1)的连接:采用的技术手段是:通过三角绳(12)将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与中支撑(1)的两条底腿(13)相连成一体;三角绳(12)采用的是一段刹车线的线绳(17)制成,将三角绳(12)的中部和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中的线绳(17)的底端打结相连成一体,然后再将三角绳(12)的两端分别穿入中支撑(1)的两条底腿(13)上的通孔)16内,以此使其形成三点式结构;穿入的三角绳(12)能够在通孔内(16)灵活的来回抽动;根据中支撑(1)由直立到平置的活动行程确定三角绳(12)的预留长度,在中支撑(1)处于平置状态时将三角绳(12)的两端拉紧,此时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的线绳(17)被向外牵引伸出一段,其伸出一段的长度正好是操纵后轮刹车时能够带动中支撑(1)向下倾斜致使两个脚轮(8)接地的行程长度;尔后将三角绳(12)的两个端头用封头(11)封死,以此确保中支撑(1)支起状态时不受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的影响; 这样,另设的一条牵引线93和中支撑(1)的联动结构就设置好了;
以上新增结构的作用过程是:该车在行驶中进行后轮的急刹时,由共用后轮刹车把(2)带动牵引臂(6)旋转一个角度,牵引臂(6)的旋转将另设的一条牵引线(3)内的线绳(17)向外拉出一段距离,线绳(17)的另一端则通过三角绳12拉动中支撑1向下做旋转运动后形成倾斜,中支撑1的向下倾斜使得两个脚轮8同步接地,接地的两个脚轮8对车体急刹时的平衡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解除后轮的刹车时,松开共用后轮刹车把(2),倾斜的中支撑(1)在自身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复位到原有的平置状态,共用后轮刹车把(2)完成一次后轮急刹时的保护动作过程;
在停车需要将中支撑(1)支起时,三角绳(12)能够在通孔(16)中灵活的滑动,只有在中支撑(1)处于平置状态时三角绳(12)才处于拉紧状态,因此,并不影响中支撑(1)的正常停车撑起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淑林,未经刘淑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307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