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厚铜板铆合定位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2627.2 | 申请日: | 2021-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7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先卫;邱小华;黄金枝;胡玉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中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 |
代理公司: | 惠州市超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9 | 代理人: | 陈文福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板 定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厚铜板铆合定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计有特殊定位图形的菲林,S面和G面;S2.绘制特殊定位图形的菲;S3.对绘制菲林之后的图形进行贴抗蚀干膜;S4.对贴抗蚀干膜之后的图形进行曝光;S5.对进行曝光工艺之后的图形进行显影;S6.对进行显影工艺之后的图形进行蚀刻;S7.对进行蚀刻工艺之后的图形进行退膜,即可得到完整的用于定位的单面铜图形;S8.对退膜工艺之后的图形进行冲孔;S9.对进行冲孔工艺之后的内层芯板用销钉进行定位。通过本发明方法,可有效延长冲针寿命,提升加工强度,保证对位精度,最终提升产品电测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PCB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厚铜板铆合定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厚铜PCB板内层芯板铜厚一般设计3-6OZ,压合之前铆合时需要在所有芯板上用冲孔机冲出3.175mm定位孔,现有的技术是直接在铜面上冲定位孔,一张芯板两面铜厚达到6-12OZ,对冲针的磨损非常大,孔形差,在铆合对位时严重影响精度,另外一种是直接在基材上冲定位孔,但基材强度不够在铆合对位时拉扯破损,同样影响对位精度。最终产品电测时短路比例非常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厚铜板铆合定位的方法,本发明针对3-6OZ厚铜芯板,使用一种特殊的定位图形设计,降低冲针磨损,延长冲针寿命,保证孔形完整,提升铆合强度,保证芯板对位精度。从而提升产品最终电测合格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厚铜板铆合定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设计有特殊定位图形的菲林,S面和G面;
S2.绘制特殊定位图形的菲林;
S3.对绘制菲林之后的图形进行贴抗蚀干膜;
S4.对贴抗蚀干膜之后的图形进行曝光;
S5.对进行曝光工艺之后的图形进行显影;
S6.对进行显影工艺之后的图形进行蚀刻;
S7.对进行蚀刻工艺之后的图形进行退膜,即可得到完整的用于定位的单面铜图形;
S8.对退膜工艺之后的图形进行冲孔;
S9.对进行冲孔工艺之后的内层芯板用销钉进行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S面对称设有第一定位区,所述G面对称设有第二定位区,所述第一定位区与第二定位区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区设有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孔的孔径为3.17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区、第二定位区均为矩形定位区。
进一步的,所述曝光工艺为:在PCB板表面贴上干膜后使用曝光机及菲林进行线路曝光。
进一步的,所述显影工艺为:曝光后使用显影机将PCB板线路显影出来。
进一步的,所述蚀刻工艺为:线路显影后的PCB板通过插架转移至蚀刻工序,通过蚀刻机对PCB板进行蚀刻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退膜工艺为:蚀刻处理后,将附着于PCB板线路上未硬化的干膜洗掉。
进一步的,还包括,将处理完未硬化干膜后的PCB板通过插架转移至外线检验工序,通过目视及10倍镜检查PCB板线路有无曝光异常或偏位异常或其它异常情况。
将检验合格的PCB板通过插架转移至蚀刻线,蚀刻出PCB板线路图形。通过AOI扫描机对PCB板线路进行扫描检测,检测出PCB板上缺陷,并自动标示出缺陷出供维修人员调整以及后续技术上的改进。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
1、通过特殊定位图形设计避免冲针直接冲两层厚铜,延长冲针寿命,保证孔形完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中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中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26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