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即食烹饪方法及其智能即食烹饪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132537.3 | 申请日: | 2021-01-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0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平;张明;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米互联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D23/20 | 分类号: | G05D2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赵蕊红 |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即食 烹饪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智能即食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有:
一获取食材信息、烹饪方式、预约食用时间和食材的状态度过程;
一根据食材信息、烹饪方式、预约食用时间和状态度得到即食烹饪曲线的过程;
在烹饪过程中,检测实时的状态度,根据即食烹饪曲线进行烹饪及保食,使达到预约食用时间点时,食材达到最佳食用的状态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即食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预约食用时间由烹饪时间和保食时间构成;
即食烹饪曲线由目标烹饪曲线和目标保食曲线构成;
目标烹饪曲线为对食材烹饪过程中的状态度与理想烹饪曲线在对应时刻的理论状态度进行对比,当比对结果存在偏差时,调整烹饪的实际加热曲线;
目标保食曲线为根据保食时间、食材烹饪结束后的状态度和基础保食曲线得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即食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础保食曲线选取与食材烹饪结束后的状态度相同的基础状态度,并定义为起点;选取基础保食曲线最佳的基础状态度,并定义为终点;并取起点至终点之间的曲线段,构建所述曲线段与保食时间对应的关系曲线,得到目标保食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即食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曲线段内的时间差为ΔT,保食时间为T,当ΔT>T时,提高目标保食曲线的保食功率或者提高保食温度;当ΔT<T时,降低目标保食曲线的保食功率或者降低保食温度;当ΔT=T时,目标保食曲线的保食功率或者保食温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即食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食材信息包括品种、大小和形状;
状态度为表征食材的状态,由表征参数和表征参数量值构成,状态参数值由食材的温度、水分、颜色、纹理中的一种表征参数表征或者由气味表征或者由食材的温度、水分、颜色、纹理中的至少一种表征参数与气味共同表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即食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建立有不同品类食材、不同烹饪方式及对应的最佳食用的状态度的数据库,从数据库中调取当前食材及烹饪方式的最佳食用的状态度;或者
通过用户输入在当前食材对应的最佳食用的状态度;或者
通过远程控制软件输入当前食材对应的最佳食用的状态度;或者
通过互联的家电获得在当前食材对应的最佳食用的状态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即食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理想烹饪曲线是烹饪理论状态度与烹饪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烹饪理论状态度由烹饪表征参数和表征参数理论值构成;
理想保食曲线是保食理论状态度与保食时间之间的关系曲线;保食理论状态度由表征参数和表征参数理论值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即食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即食烹饪曲线处于烹饪曲线阶段时,实际检测的表征参数检测值强于烹饪表征参数理论值时,则降低烹饪温度或功率;实际检测的表征参数检测值弱于烹饪表征参数理论值时,则提高烹饪温度或功率;
当即食烹饪曲线处于保食曲线阶段时,实际检测的表征参数检测值强于保食表征参数理论值时,则降低保食温度或功率;实际检测的表征参数检测值弱于保食表征参数理论值时,则提高保食温度或功率。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即食烹饪方法,其特征在于:理想烹饪曲线通过预先建立的本地或者云端数据库获得;或者理想烹饪曲线通过远程控制软件输入得到;或者理想烹饪曲线通过互联的家电输入得到;或者理想烹饪曲线从在先烹饪的历史数据中获得;
基础保食曲线通过预先建立的本地或者云端数据库获得;或者基础保食曲线通过远程控制软件输入得到;或者基础保食曲线通过互联的家电输入得到;基础保食曲线从在先烹饪的历史数据中获得。
10.一种智能即食烹饪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即食烹饪方法进行烹饪及保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米互联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未经云米互联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253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