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水结构体系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29300.X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2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苏龙辉;蔡景润;李书华;张金龙;卢荣兴;卢泓尧;叶建飞;邱金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磊鑫(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14;E03F5/02;E03F5/10;E03F3/02;E03F3/06;E03F9/00;E01C1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门市湖***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水 结构 体系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透水结构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按照基坑开挖平面图开挖探沟,以探沟为基础开挖沟槽;
步骤S2,整平并夯实基坑基底,而后铺设砂垫层;
步骤S3,在砂垫层上表面铺设透水土工布(1),而后在基坑的两侧铺设防水土工膜(2),以引导雨水流向透水土工布(1)将雨水过滤;
步骤S4,根据设计图纸或对已施工的现场进行测量定位,确定钢带波纹管(3)的放置位置,而后在钢带波纹管(3)的管口位置砖砌检查井(6),以将雨水储存于钢带波纹管(3)内;
步骤S5,将碎石填充至位于检查井(6)周侧的基坑内,而后在碎石层(14)的上表面安装渗透管(8),在基坑内位于渗透管(8)的管口处砖砌与渗透管(8)连通的沉沙井(9);而后在渗透管(8)内安装用于对渗透管(8)内进行除泥清淤的清淤设备(10);该清淤设备(10)至少具备对渗透管(8)清洗的功能、对渗透管(8)内的淤泥冲刷的功能、以及将渗透管(8)内的淤泥清理至沉沙井(9)内的功能;而后将与道路雨水井(12)连通的排水管(11),与检查井(6)连通的溢流管(13),安装于沉沙井(9)的侧壁并与沉沙井(9)的内腔相连通;
步骤S6,向基坑内回填级配碎石至标高而后压实;
步骤S7,将透水混凝土(15)摊铺于级配碎石的上表面至标高处;
所述清淤设备(10)包括底座(101)、转动连接于底座(101)一端的水切盘(102)、以及固定连接于底座(101)侧壁的刮盘(103);所述底座(101)开设有空腔(1011);所述底座(101)背离水切盘(1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供加压水流入的水管(104);所述水管(104)的管腔与空腔(1011)连通;所述底座(101)的周侧转动连接有抵接于渗透管(8)内侧的转动轮(105);所述水切盘(102)开设有连通于空腔(1011)的过水腔(10211);所述水切盘(102)的周侧开设有连通于过水腔(10211)的喷水口(10222);所述喷水口(10222)的喷水方向是水切盘(102)的切线方向;所述刮盘(103)的侧壁与所述渗透管(8)的内壁为相互抵接的关系;所述喷水口(10222)向底座(101)一侧倾斜;使用时,移动水管(104)并向水管(104)通入加压水,水切盘(102)旋转,将附着于渗透管(8)内壁的淤泥冲散,同时将粘附于渗透管(8)周侧的渗透孔内壁的淤泥冲入碎石层(14)内,且刮盘(103)将冲散后的淤泥推向管口处;在底座(101)移动至渗透管(8)一端的管口时,断开加压水,回拉水管(104),将底座(101)往渗透管(8)的另一端管口拉动,然后继续通入加压水,重复之前对渗透管(8)内壁冲洗的步骤,如此往复一至两次;所述刮盘(103)面向水切盘(102)的一侧开设有贯穿侧壁的通泥孔(1031);所述刮盘(103)面向水切盘(102)的一侧位于通泥孔(1031)的边缘固定有分离板(106);所述分离板(106)背离刮盘(103)的一侧倾斜设置有用于掀动淤泥的导向面(1061);所述刮盘(103)背离分离板(106)的一侧铰接有开合于通泥孔(1031)的盖板(107);所述盖板(107)抵接于刮盘(103)背离分离板(106)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结构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在确定钢带波纹管(3)的放置位置后,在位于钢带波纹管(3)的管口位置处,使用钻井机钻至地下富含连砂石蓄水性材料地质的区域,而后撤离钻井机向钻好的排空井(4)内插入排空管(5)至标高处,并向排空井(4)内填充碎石,再在排空管(5)的周侧砖砌检查井(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水结构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插入 排空管(5)后,在排空井(4)的边缘及排空井(4)的内侧壁侧铺设防水土工膜(2),而后向排空井(4)内填充碎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结构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渗透管(8)的管底标高较排水管(11)、溢流管(13)的底部标高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结构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8,将透水砖(16)铺贴于透水混凝土(15)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水结构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轮(105)直径大于所述渗透管(8)周侧的渗透孔的孔径;所述转动轮(105)由弹性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磊鑫(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磊鑫(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930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