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起重机用钢丝绳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27442.2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7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石永科;邓祖学;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00 | 分类号: | B66C13/00;B66C7/08;B66C9/08;F16G11/08;F16C35/06;F16J15/16;F16N1/00;F16N3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高琴 |
地址: | 43008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重机 钢丝绳 连接 装置 | ||
一种起重机用钢丝绳连接装置,包括一号钢丝绳、二号钢丝绳、一号导向滑轮、二号导向滑轮、连接板,一号钢丝绳的一端绕过一号导向滑轮后与一号绞车相连接,一号钢丝绳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板与二号钢丝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二号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二号导向滑轮后与二号绞车相连接,一号钢丝绳与二号钢丝绳的旋向相反且长度相等。该设计一方面,通过将整根较长钢丝绳分为一号钢丝绳、二号钢丝绳,减少了单根钢丝绳的长度,安装更方便,另一方面,令一号钢丝绳与二号钢丝绳的旋向相反且长度相等,使在同步驱动一号绞车、二号绞车时一号钢丝绳、二号钢丝绳对支撑结构施加的载荷始终对称,从而使支撑结构不受侧向力的影响,安全性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起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机用钢丝绳连接装置,适用于既能使钢丝绳安装方便又能平衡钢丝绳支撑结构的侧向受力。
背景技术
起重机的安全工作负载、起升高度和工作范围直径直接影响到设备的适用范围,特别是海上作业起重机、风电安装起重机,由于其安全工作负载大、起升高度高、工作幅度范围广,起升和变幅倍率较大,导致其钢丝绳长度增加,甚至达到一万米,使得钢丝绳生产、运输和安装困难,大大增加了起重机的制造成本。若采用单套绞车驱动,因钢丝绳倍率大、长度较长,使得钢丝绳穿绳系统工作效率极低,若采用两套绞车同步驱动,因绞车上第一根钢丝绳在运行过程中对支撑结构施加的载荷不对称,即两套绞车钢丝绳拉力对钢结构产生的侧向受力为始终叠加状态,使得钢丝绳支撑结构的侧向受力大大增加,严重威胁到起重机的侧向刚度,甚至造成起重机安全事故。
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为CN103910290A 、申请公布日为2014.07.09的发明公开了一种钢丝绳变幅式起重机及起重机钢丝绳润滑方法,该装置包括起重机平台、臂架、A字架、变幅绞车、润滑绞车、变幅滑车和钢丝绳,A字架和变幅绞车固定在起重机平台上,且变幅绞车设置在A字架底部,A字架的顶端设有变幅滑轮组,臂架的一端与平台连接且可绕平台转动,润滑绞车与变幅绞车并排设置,钢丝绳一端固定在变幅绞车上,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变幅滑轮组中靠近变幅绞车一侧最外的一个滑轮、变幅滑车和变幅滑轮组的滑轮后,由变幅滑轮组另一侧最外的一个滑轮绕回,并固定在润滑绞车上,该装置虽然便于对钢丝绳进行润滑,但是仍然不能解决钢丝绳安装困难、钢丝绳支撑结构受力不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既使钢丝绳安装方便又能平衡钢丝绳支撑结构侧向受力的起重机用钢丝绳连接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起重机用钢丝绳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号钢丝绳、二号钢丝绳、一号导向滑轮、二号导向滑轮、连接板,所述一号钢丝绳的一端绕过一号导向滑轮后与一号绞车相连接,一号钢丝绳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板与二号钢丝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二号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二号导向滑轮后与二号绞车相连接,所述一号钢丝绳与二号钢丝绳的旋向相反且长度相等。
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位于连接板下端的转轴、分别位于连接板两侧的一号滚动装置和二号滚动装置,所述一号滚动装置和二号滚动装置的结构一致,所述二号滚动装置包括轨道、可沿轨道滚动的二号滚轮,所述轨道沿连接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转轴的中部与连接板的下端固定连接,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二号滚轮、一号滚动装置中的一号滚轮插入配合。
所述转轴包括连接部、结构一致的一号安装部和二号安装部,所述连接部的中部与连接板的下端通过平键连接,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一号安装部、二号安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安装部、二号安装部的另一端分别与一号滚轮、二号滚轮插入配合。
所述轨道为C型槽钢,所述二号滚轮为锥台形结构,二号滚轮的小直径端位于轨道的内部,二号滚轮大直径端的外周圈上设置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位于轨道的外部,环形挡板的侧壁与轨道开口端的端面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74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