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视频及雷达检测行人路段过街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6074.X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7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曹世全;雍海风;彭柱;范楼苗;董婉丽;周洁瑜;易述群;桑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7 | 分类号: | G08G1/07;G08G1/08;G08G1/083;G08G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视频 雷达 检测 行人 路段 交通信号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视频及雷达检测行人路段过街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交通信号机检测人行灯是否为红灯状态,距离人行灯红灯结束时间;视频检测器统计等待过街人数及记录首位到达等待区行人等待时间;雷达检测器检测进口道交通量及检测区域内行车速度最大值;交通信号机对接收数据做逻辑判断;人行信号灯由红灯状态切换为绿灯状态。本发明可以通过视频检测和雷达检测方式,优化行人路段过街交通信号控制方案,减少行人等待时间,提高过街通行效率;可以检测人行道通过区内行人清空情况,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可以主动检测前端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交通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视频及雷达检测行人路段过街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现有的行人路段过街信号控制系统主要采用定周期控制,固定配时控制模式依据机动车出行需求设计,不能适应人车通行需求变化。不合理的固定信号配时控制,往往造成行人路段过街等待时间过长,引发行人违章过街,导致行人与机动车严重冲突,进而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行人路段过街信号控制系统主要采用行人按钮感应过街方案,虽然可以及时响应行人过街需求,但是存在以下问题:行人按钮容易被乱按,导致大量早期建设的行人按钮设施遭到破坏,既影响交通秩序同时也破坏了交通设施;行人按钮无法区分人数,即使一个人也和一群行人一样对待,方案不合理;行人按钮按下去后,行人信号灯不是立即由红灯变为绿灯,而是经过信号机逻辑判断后,再改变人行灯相位,因为不是立刻改变灯盘亮灯颜色,会被行人误认为设备损坏,利用率较低。
基于视频及雷达检测行人路段过街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为优化行人路段过街提供了新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申请号为201510376719.X的发明专利提出一种基于视频检测行人过街的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和系统,可通过视频采集行人视频图像,从而自动根据行人数量或等待时间将行人交通信号灯从红灯状态切换至绿灯状态;但该方法未考虑机动车道切换为红灯状态时的交通流影响,如遇连续交通流,极易发生机动车与行人冲突,引发交通事故,同时该方法交通信号机没有自动降级功能,如遇视频检测器信号接收异常,信号机无法自动切换至应急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视频及雷达检测行人路段过街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视频及雷达检测行人路段过街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该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S1:交通信号机检测人行信号灯状态,判断是否是红灯状态,若是,则执行步骤S4;若否,判断则继续执行步骤S2;
步骤S2:判断是否是绿灯状态,若是,则继续执行步骤S1;若否,则执行步骤S3;
步骤S3:交通信号机自动降级,切换为应急相位;
步骤S4:统计人行灯红灯亮灯时间,判断距离人行灯红灯结束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若是,继续执行步骤S5;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1;
步骤S5:在人行灯红灯状态下,视频检测器统计等待过街人数及记录首位到达等待区行人等待时间;
步骤S6:判断等待过街人数是否大于预设人数,或者首位到达等待区行人等待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若二者之一是,则执行步骤S7,若二者均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5;
步骤S7:雷达检测器检测进口道交通量及检测区域内行车速度最大值;
步骤S8:判断交通量是否大于预设交通量,行车速度最大值是否大于预设速度,若二者之一是,则执行步骤S9,若二者均否,则执行步骤S10;
步骤S9:交通信号机检测车行信号灯绿灯时间是否达到最大绿灯时间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10,若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60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