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充电平台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25068.2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16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浦振托;马文静;胡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哥润尼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0 | 分类号: | B60L53/30;B60L53/14;B60L53/302;B08B1/00;B08B5/04;B08B13/0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 |
代理公司: | 南通物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5 | 代理人: | 胡燕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设备 平台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充电平台机构,包括基座、支腿、电机腔、平台本体、限位杆、排放口、充电口、充电桩、保护壳、循环管、连接座、风轮电机、联轴器、风轮腔、出风管、出风单向阀、带方柱配合座、复位弹簧、进风通道、L形过滤板、L形槽、转动轮、驱动槽、连接方管、收集固定箱、圆形承接箱、箱盖、活动箱体、连通口、轴承座、螺旋轴、内连接通道、插头、滑动腔、插座、带轴叶轮、进气单向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充电平台机构。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中,电动车是其中一个大的方面,传统的充电桩没有充电保护功能,没有主动断电功能,安全系数不高,所以设计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充电平台机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充电平台机构,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车辆,设备能够在车辆倒过来时才使充电桩电源接通,设备能够清理垃圾,设备能够对充电的电动车进行散热,设备能够安全运转。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充电平台机构,包括基座、支腿、电机腔、平台本体、限位杆、排放口、充电口、充电桩、保护壳、循环管、连接座、风轮电机、联轴器、风轮腔、出风管、出风单向阀、带方柱配合座、复位弹簧、进风通道、L形过滤板、L形槽、转动轮、驱动槽、连接方管、收集固定箱、圆形承接箱、箱盖、活动箱体、连通口、轴承座、螺旋轴、内连接通道、插头、滑动腔、插座、带轴叶轮、进气单向阀,基座与支腿相连,支腿与平台本体相连,电机腔设置在平台本体上,伺服电机设置在电机腔内,平台本体与限位杆相连,排放口设置在平台本体上,充电口与充电桩相连,充电桩与平台本体相连,保护壳与平台本体相连,循环管对称设置在保护壳两侧,循环管将滑动腔相连通,滑动腔设置在保护壳内,连接座与风轮电机相连,风轮电机与联轴器相连,联轴器与带轴叶轮相连,带轴叶轮与风轮腔转动连接,风轮腔与连接座相连,风轮腔与平台本体相连,风轮腔与循环管相连通,出风管与保护壳相连,出风管与滑动腔相连通,出风单向阀设置在出风管内,带方柱配合座与保护壳滑动连接,复位弹簧套在带方柱配合座上,复位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在带方柱配合座和保护壳上,进风通道设置在平台本体上,进风通道与滑动腔相连通,L形过滤板与L形槽滑动连接,L形槽设置在平台本体上,转动轮上设有驱动槽,连接方管将收集固定箱与圆形承接箱连通起来,收集固定箱与圆形承接箱均与平台本体相连,箱盖与活动箱体相铰接,活动箱体与收集固定箱滑动连接,连通口设置在活动箱体上,连通口与内连接通道相连通,内连接通道设置在连接方管内,轴承座与连接方管相连,轴承座与螺旋轴转动连接,螺旋轴与连接方管转动连接,螺旋轴与转动轮相连,插头与带方柱配合座相连,插头与滑动腔滑动连接,插座设置在保护壳上,进气单向阀设置在进风通道内,活动座与平台本体滑动连接,限位杆与光孔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与插座接通时,充电桩可以对外供电。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充电平台机构,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车辆,设备能够在车辆倒过来时才使充电桩电源接通,设备能够清理垃圾,设备能够对充电的电动车进行散热,设备能够安全运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触动机构1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触动机构1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充电平台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充电平台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哥润尼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哥润尼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50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