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4659.8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4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徐康元;高建峰;项金娟;李俊杰;周娜;白国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真芯(北京)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49/02 | 分类号: | H01L49/02;H01L27/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金铭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器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衬底;层间介质层,位于衬底上;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具有接触孔,接触孔内具有存储节点接触插塞;多个柱状电容,位于所述层间介质层上;其中,所述柱状电容包括:下电极,为具有底部的筒形,所述底部与存储节点接触插塞电连接;介质层,覆盖所述下电极的外侧壁以及顶端;上电极,位于所述介质层外侧;其中,所述柱状电容还包括柱体,填充在所述下电极的筒形空腔内,所述柱体由介电薄膜形成。本发明通过采用介电薄膜形成柱体,使得本发明制成的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得到改善,具有良好的防漏电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品尺寸小型化,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的集积度也随之提高,DRAM的电容结构的尺寸必然逐渐减小,这样使得电容结构上的有效电容值下降。应对DRAM的高度集成化,动作电压采用低电压化,尽管尺寸变小,记忆元件动作所需的充电容量仍然要求足够的电容容量,并且还要保证相邻电容器之间为了确保绝缘所预留的足够空间。
为了提高电容结构的有效电容值,通常考虑增加电容结构的纵横比,将电容结构改为筒状或柱状电容结构。对于筒状电容结构,高纵横比使得筒状电容器容易发生倒塌现象。另外,现有的柱状电容结构存在诸多缺陷,使得DRAM存储器件性能欠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对现有柱状电容器进行改进,柱体(pillar)采用介电薄膜材料,使得电容器膜层上存在的压力转移,具有良好的防漏电特性。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衬底;
层间介质层,位于衬底上;层间介质层上具有接触孔,接触孔内具有存储节点接触插塞;
多个柱状电容,位于层间介质层上;其中,柱状电容包括:
下电极,为具有底部的筒形,底部与存储节点接触插塞电连接;
介质层,覆盖下电极的外侧壁以及顶端;
上电极,位于介质层外侧;其中,柱状电容还包括柱体,填充在下电极的筒形空腔内,柱体由介电薄膜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基础结构,基础结构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的层间介质层,其中,在层间介质层上具有接触孔,接触孔内具有存储节点接触插塞;
在基础结构上形成模制层;
刻蚀模制层形成电容孔,并使得接触孔与电容孔连通;
在电容孔的内壁以及存储节点接触插塞的上表面形成下电极,下电极为筒形;
在下电极的筒形空腔内填充介电薄膜,形成柱体;
去除模制层,在下电极的外侧壁以及顶端形成介质层;
在介质层的外侧形成上电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达到了以下技术效果:
(1)介电薄膜具有良好的压应力能力,这样使得柱体外壁的电容膜层结构(下电极、介质层、上电极)上存在的压力转移到柱体上,同时柱体内部不会出现孔隙,藉此提高了电容的性能;
(2)本发明的柱体的形成材料不存在晶界,不会产生裂缝;
(3)本发明的接触孔尺寸虽然缩小了,但是仍然具有高台阶覆盖率特性,能够进行很好的间隙填充,本发明还具有良好的防漏电特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真芯(北京)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真芯(北京)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46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TOF模组和激光测量方法
- 下一篇:按摩组件及筋膜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