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化跨区域救援保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14285.1 | 申请日: | 202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74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广杰;刘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90 | 分类号: | H04W4/90;H04N7/18;G08B17/06;G08B25/08;G01D21/02;A62C31/00;A62C3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厚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5 | 代理人: | 夏柯双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跨区 救援 保障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跨区域救援保障系统,每个监测区域内均设有主动检测防护系统,主动检测防护系统包括主动监测网、被动监测网、倾斜检测仪和摄像头,各监测区域内的倾斜检测仪、北斗定位模块和摄像头均与远程监控系统通讯连接。本发明将山区划分为多个监测区域,基站与基站组成救援网络,主动检测防护系统组成灾害检测阵列,能够对灾害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基站及时上报,便于相关部门快速发现灾情,快速制定救灾方案和组建救灾团队,实现高效的灾害应急救援指挥。本发明倾斜检测仪可以实时监测落石、泥石流、塌方等灾害,北斗定位模块可以监测山体的整体位移,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救援路径路况,便于救援时制定最佳救援路线和策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化跨区域救援保障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地大物博,经常发生自然灾害,特别是山区,塌方、落石、泥石流、火灾等灾情较为普遍。一方面,因为山区往往地处偏远地带、环境复杂,信息化建设难度大,无法实现高效的自然灾害预警和监测机制,不利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掌握灾害发生情况,不利于开展灾害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且救援物资极度匮乏,在救援方面困难重重。因为交通条件的限制,人员无法得到及时疏散和救援,特别是遇到老弱病残孕等人员,更是给施救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而且,救援疏散过程中,因为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在疏散过程中遇到危险。对于山区而言,救援区域的空中和地面环境往往也不利于展开直升机救援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化跨区域救援保障系统,将山区划分为多个监测区域,基站与基站组成救援网络,利用主动监测网、被动监测网、倾斜检测仪和北斗定位模块组成灾害检测阵列,能够对灾害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上报,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测救援路径路况,便于相关部门制定最佳救援路线和策略,快速制定救灾方案和组建救灾团队,实现高效的灾害应急救援指挥。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体化跨区域救援保障系统,包含置于山区山体上的若干个救援基站,每个救援基站对应一个或多个监测区域,每个需要进行灾害监测的监测区域内均设有主动检测防护系统;
所述的主动检测防护系统包括主动监测网、被动监测网、倾斜检测仪、北斗定位模块和摄像头,所述的主动监测网和被动监测网均布设于监测区域内的山体上,所述的主动监测网和被动监测网上均安装有若干倾斜检测仪,所述的倾斜检测仪内集成有北斗定位模块,所述的摄像头沿途架设在监测区域内的救援路径上;
所述的救援基站内设有信号室和动力室,所述的信号室内设有通讯设备,各监测区域内的倾斜检测仪、北斗定位模块和摄像头均通过其对应的救援基站内的通讯设备与远程监控系统通讯连接;
所述的动力室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缆车动力装置,当发生灾害时,相邻救援基站的缆车动力装置之间通过缆绳相连,救援缆车装配在缆绳上。
所述的主动检测防护系统还包括火灾检测组件,火灾检测组件布设于监测区域内的山体上,火灾检测组件通过其对应的救援基站内的通讯设备与远程监控系统通讯连接;所述的救援基站内还设有蓄水室、中继室,所述的蓄水室内设置有蓄水池,所述的中继室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驱动电路与所述信号室内的通讯设备相连,中继室内的水泵通过管路接入到其蓄水室内的蓄水池内;任意两个救援基站的中继室之间可以通过水管连通,水管与所述中继室内的水泵相连,实现任意两个救援基站之间的水源调度。
所述的火灾检测组件包括温度检测仪和风速风向检测仪。
所述的救援基站内还设有供电室,任意两个救援基站的信号室之间通信连接,任意两个救援基站的供电室之间电力可以互通。
所述的救援基站内还设有监控室,所述的监控室内设有服务器主机、监控显示器和操控台,对其余各室内的设备进行监控,所述的监控室通过信号室与远程监控系统通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师范大学,未经四川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42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