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脑卒中患者运动与感觉神经联合康复装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13634.8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33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李汉;宋爱国;刘琪;周敬淞;陈柳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1/00 | 分类号: | A61M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朱欣欣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脑卒中 患者 运动 感觉神经 联合 康复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卒中患者运动与感觉神经联合康复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阵列式冷热刺激模块、视觉刺激模块、水冷模块、控制模块和配套的控制方法,所述的阵列式冷热刺激模块采用模块化设计,由柔性导热薄膜、柔性电路板和多个冷热刺激单元以串、并联模块化方式拼接而成,能根据刺激部位组装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实现多种冷热刺激模式,完成对运动和感觉神经的联合刺激,所述的视觉刺激模块能提供虚拟物体的形状、颜色、温度等视觉刺激,加强感觉刺激效果,所述的控制方法包含温度控制方法、冷热刺激模式和温觉‑视觉联合刺激控制方法;本发明的康复装置及控制方法将冷热刺激和视觉刺激深度融合,能有效增强运动和感觉神经的联合康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脑卒中患者运动与感觉神经联合康复装置及控制方法,属于机器人学、康复技术、控制科学、计算机科学、传感技术的交叉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明显,脑卒中等发病率较高,虽然目前医学已经很发达,但是脑卒中在世界范围内仍旧是造成残疾的首要原因之一。因此,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肌肉痉挛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肌肉痉挛是运动神经元病变的标志,患肢的痉挛常会抑制物理疗法治疗脑卒中或其他中枢神经疾病的功效,也是脑卒中后致残的重要原因。
脑卒中患者除了运动神经受损外,往往也伴随着感觉神经的损伤和体觉功能的降低。研究表明,体觉和运动功能联系紧密。对于脑卒中患者,胳膊和手的体觉损伤可能阻碍运动神经的恢复,而手部感觉功能更完整的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运动神经康复治疗效果,对患者的感觉刺激能够增强其运动功能。此外,有研究发现运动康复也可以改善慢性卒中患者的感觉恢复。
冷热刺激疗法是一种常见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方法。该疗法采用冷-热交替的周期性刺激,使血管交替舒缩,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有效地促进渗出液的吸收,降低肌张力和肌肉收缩力,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运动神经元的康复。同时,冷热刺激还可以激活皮肤表面的冷热觉感受器,使之产生感觉信号,从而刺激感觉神经通道,促进感觉神经的康复。
视觉刺激也是一种康复方法。通过观看相关图像或视频,可以激活大脑的感知区域和模仿区域,产生相应的感觉信号和运动信号,从而对神经产生刺激康复效果。当视觉刺激方法与其他康复方法结合时,可以增强感觉刺激效果,产生更好的疗效。
目前的康复装置常常只关注一类神经的康复,没有把感觉和运动神经的康复组合起来,导致神经恢复效率不高。例如有包含震动、压力和温度等多种感觉刺激的康复装置(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310181540.X),其只关注感觉神经的康复,并且只是把不同的感觉刺激方法放在一起,并没有深入挖掘它们之间的协同和促进作用。此外,还有实现多种刺激方式的神经康复治疗椅(发明专利申请号:201810227367.5),但是其体积较大,系统复杂,不便于携带。因此,设计穿戴便携、操作简单、深度融合感觉和运动神经康复技术从而实现良好康复效果的装置,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本领域人员需要突破的技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目前神经康复装置只关注单独一类神经的康复、对多种刺激方式的简单堆砌、体积过大、系统复杂、不便于携带等问题,提出一种脑卒中患者运动与感觉神经联合康复装置,能够有效结合运动神经康复和感觉神经康复,使它们能够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并且提升装置的便携性和易用性,从而提升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卒中患者运动与感觉神经联合康复装置及控制方法。
所述的卒中患者运动与感觉神经联合康复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阵列式冷热刺激模块、视觉刺激模块、水冷模块、控制模块以及与装置相配套的控制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36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