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通道汽车空调出风口的调节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10140.4 | 申请日: | 202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5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泽星;龚柠涛;钟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34 | 分类号: | B60H1/34 |
代理公司: | 宁波中致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22 | 代理人: | 张圆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汽车空调 风口 调节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汽车空调出风口的调节方法及其装置,包括多个沿圆周分布的导风通道,每一所述导风通道包括入口和出口,多个所述入口配合形成进风环区,每一所述出口被配置为输出气流,多个所述出口输出的气流相互作用,使得气流沿圆周中心吹出,还包括一挡风件,所述挡风件设置在进风环区的其中一导风通道的入口处,其余导风通道的出口的输出气流相互作用后吹出,当操作该挡风件沿进风环区进行圆周转动时,实现出风口周向的出风调节;当操作该挡风件进行径向移动,实现出风口径向的出风调节。本发明通过出口气流的相互作用,能够实现上不同角度范围的吹风,吹风效果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出风口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通道汽车空调出风口的调节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出风口是汽车必备的部件之一,为满足不同身高、不同体型、不同习惯的驾驶员对温度的要求,目前市场上汽车空调出风口一般是控制主叶片、次叶片、风门等部件实现风向调节。
目前汽车内饰行业,空调出风口隐形化正在形成趋势,相应的壳体造型也愈发多样化,一种圆筒状的壳体特点是由两个或者多个固定的分流口组成,基于流体的康达效应,通过控制各个分流口的流量来实现风向的偏转。
申请人的在先申请(公开号:CN110682760A)中公开了一种车用出风口的对流风风向控制机构,包括与风道联通并能实现多角度出风的风向控制单元,所述风向控制单元至少设置四个,所述的风向控制单元包括异形导风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异形导风壳体内的风门,通过异形导风壳体与风门的配合,能够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控制风门的开启角度,完成各个壳体风道不同进风量的配比,达到控制风量以及风向的功能,实现不同风向的吹风效果,但是这种控制机构存在着占用空间大,零件数量多,操作复杂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多通道汽车空调出风口的调节方法及其装置,通过挡风件的圆周转动或径向移动,使得出口气流的相互作用,能够实现不同角度范围的吹风,吹风效果良好,而且结构简单,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通道汽车空调出风口的调节方法,包括多个沿圆周分布的导风通道,每一所述导风通道包括入口和出口,多个所述入口配合形成进风环区,每一所述出口被配置为输出气流,多个所述出口输出的气流相互作用,使得气流沿圆周中心吹出,还包括一挡风件,所述挡风件设置在进风环区的其中一导风通道的入口处,其余导风通道的出口的输出气流相互作用后吹出,当操作该挡风件沿进风环区进行圆周转动时,挡风件可对相应导风通道的入口进行遮挡,从而使得各导风通道的出口的气流吹出方向会沿周向改变,实现出风口周向的出风调节;当操作该挡风件进行径向移动,可调整挡风件对相应导风通道的入口的遮挡面积,以改变该入口气流量,从而使得各导风通道的出口的气流吹出方向会沿径向改变,实现出风口径向的出风调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出风口的调节方法,通过沿圆周设置多个导风通道,多个导风通道的出口输出的气流相互作用,最终沿中心吹出,多个所述入口配合形成进风环区,当挡风件与其中一个导风通道的入口配合时,对该导风通道的入口进遮蔽,减小入口的面积,使得该导风通道内进入的气流量减少,其余三个导风通道的出口输出的气流相互作用,最终沿入口被遮挡的导风通道的出口处吹出,当操作该挡风件沿进风环区进行圆周转动时,挡风件可以对不同的导风通道的入口进行遮挡,从而使得其余导风通道出口的气流相互作用,气流吹出方向沿圆周变化并实现出风口周向的出风调节,当挡风件沿径向向外移动时,调整挡风件对入口的遮挡面积,从而使得该导风通道内进入的气流量增多,从而气流相互作用,气流吹出方向会沿径向改变,实现出风口径向的出风调节,出风口周向的出风调节和出风口径向的出风调节相配合,能够实现出风口在圆周范围上任意点的吹风,吹风范围大,而且只需圆周转动挡风件以及径向移动挡风件,便能实现在圆周范围上任意点的吹风的调节,操作方便,只需要一个挡风件便能实现调节,所使用的零件数量少、所占用的空间小,集成化程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101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